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解除关节疼痛,促进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延缓髋关节性关节炎的发展。方法对患者行髋臼旋转,通过不同时期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及康复训练,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本组19例,经随访,优9例9髋,良7例8髋,差3例4髋,临床疗效优良率76%。结论髋臼旋转对合并早期或进行性继发性性关节炎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旋转截骨术 康复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旋转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旋转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拇外翻患者,选用Scarf联合Akin的疗效。方法:选5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Scarf,观察组行Scarf+Akin。对比并发症、足功能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TSP(颈侧籽位置评分)、IMA(第1、2跖骨间角)、AOFAS(足功能评分)、HVA(拇外翻角)、并发症发生率均优(P<0.05)。结论:Scarf+Akin的应用,可以很好矫正畸形,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Scarf截骨术 Akin截骨术 中重度拇外翻 足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跖骨近端闭合楔形(proxim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PCWO)联合Akin治疗重度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度外翻患者45例(50足),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40.1±13.0)岁(范围17~67岁)。50足均采用微创PCWO联合Akin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通过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distal articular set angle,DASA),趾骨间角(interphalangeal angle,IPA),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OM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第一跖骨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并计算前后差值。结果4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0±2.04)个月(范围12~22个月)。无复发病例,无转移性跖痛。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VA分别为42.83°±4.63°、12.83°±1.53°、13.49°±1.33°、14.08°±1.49°、14.12°±1.35°,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IMA分别为18.29°±0.94°、7.84°±1.22°、8.31°±1.03°、9.01°±1.08°、9.09°±1.11°,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分别为(50.64±7.94)分、(88.80±2.68)分、(90.10±3.51)分、(91.20±3.89)分、(91.37±3.7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MA评分为(61.00±7.00)分、(90.90±5.02)分、(91.60±4.57)分、(93.20±3.61)分、(93.48±4.91)分,术后各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第一跖骨绝对短缩3.03 mm,相对短缩0.72 mm。结论微创PCWO联合Akin治疗重度外翻可有效矫正外翻畸形,并且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趾外翻 截骨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骨关节炎所处阶段,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适应证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情况。方法:按照不同方式分我院6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对照组33例行胫骨高位,观察组33例行腓骨,比较二者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及治疗后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较低(P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膝内翻型性关节炎经腓骨近端和胫骨高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共3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胫骨高位、腓骨近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是观察组血清P与E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内翻型性关节炎患者,不管采用腓骨近端还是胫骨高位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腓骨近端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LeCoeur骨盆三联治疗17髋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的随访分析,探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5例17髋年龄大于6周岁,平均年龄7.5岁,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治疗,术后石膏固定6~8周,然后开始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3月,对髋关节的评价采用Makay功能评价和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结果15例17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末次随访结果髋关节功能采用Makay功能评价优7髋,良6髋,可2,差2例,优良率76.5%;髋关节X线的Severin评价,优8髋,良6髋,可2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对于年龄大龄6周岁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LeCoeur骨盆三联及股骨,只要术前积极准备设计周到,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Le Coeur骨盆截骨 股骨截骨 大龄髋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在偏心性髋臼旋转时于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进行植并检测植前、后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为临床进行该类手术时髋臼后上方是否需要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具人体防腐骨盆标本建立成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测定每具标本模型髋关节所受应力的初始应变值仅,在每具标本的同一侧做偏心性髋臼旋转,再测定应变值β,然后,于旋转后的髋臼后上缘旋出部分上方加块进行植,再测定应变值β’。应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植前后髋关节间应力的改变程度在不同压力负荷时有无差别。结果植前后组的对比中,当压力负荷为100N时,t=0.254,P〉0.05;200N时,t=-0.542,P〉0.05,可以认为植前后两组问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植组多数标本的绝对数值要优于非植组。结论髋臼旋转后,在髋臼旋出部分后上方进行植,能使股骨头所受的应力更趋于合理分布,而且,待植块与宿主完全愈合后,能较好地增加髋臼后上方的储备量。

  • 标签: 髋关节 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生物力学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对Ⅲ、Ⅳ期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接受第1跖骨远端治疗的29例(33足)Ⅲ、Ⅳ期踇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5~67岁,平均(56±6)岁。17例18足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12例15足行Youngswick。比较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踇趾功能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趾关节间隙。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第1跖骨远端斜行和Youngswick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3±0.1)h,中出血分别为35(25,36)ml、35(30,40)ml。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转移性跖骨痛、感染以及跖骨头坏死,无需再次手术。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Z=-3.8,-3.5,均P<0.01),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显著增加(Z=-3.7、-3.4,均P<0.01),AOFAS踇趾功能评分明显增加(t=28.0、15.4,均P<0.05),第1跖趾关节间隙亦有显著改善(t=17.7、14.6,均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Hort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3、-0.4,均P>0.05),AOF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P>0.05),但Youngswick组末次随访时关节间隙更大[(2.4±0.3) mm比(2.1±0.4) mm,t=2.2,P=0.04]。结论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和Youngswick都能有效缓解踇僵硬患者的疼痛,增加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和关节间隙,下沉第1跖骨头,可以延缓踇僵硬病程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状态。

  • 标签: 跖趾关节 踇僵硬 第1跖骨远端截骨术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治疗Perthes病所采用的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的早期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27例并确诊为Perth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组患者的相关指数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并采用Mckay标准、Stulberg分级标准分别进行术后评定。结果27例患儿均通过术后随访,其髋臼指数和头骺突出指数都同手术之前有所减小,同时中心边缘角增大;整体髋关节适配情况适配率达到92.59%,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优良率达到88.89%,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内翻联合Salter治疗Perthes病的早期效果良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髋的头臼包容及恢复患儿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 Salter截骨术 Perth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emberton髋臼成形与联合股骨粗隆下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时采用Pembenon联合股骨粗隆下手术治疗且获随访的2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倒,女19例,年龄7~13岁;术后1年进行Sevefin放射学评价,并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评价。结果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年McKay临床疗效评定优22髋,良5髋,可1髋。SeverinX线评定标准结果优22髋,良5髋,可1髋。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效果满意。

  • 标签: Pemberton截骨粗隆下截骨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Coughlin治疗Ⅲ型小趾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2例31足Ⅲ型小趾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3足,女19例28足;年龄26-78岁,平均45.3岁.患者均采用改良Coughlin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测第四五跖骨间夹角、小趾内翻角、第五跖骨外翻角变化、患者足部疼痛缓解及对足部外观满意等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小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创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或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2例31足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创口外观理想,足趾外观无畸形,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以及胼胝复发.末次随访时,第四、五跖骨间夹角为5.9°±1.6°,小趾内翻角为6.1°±2.3°,第五跖骨外翻角为2.2°±1.2°,均比术前的16.3°±5.1°、10.7°±3.5°、5.8°±2.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3、6.115、7.000,P值均〈0.01);AOFAS评分为(89.0±8.4)分,比术前(60.2±9.3)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5,P〈0.01).结论改良Coughlin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滑囊炎 裁缝师 截骨术 Coughlin截骨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水平颏成形手术配合的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开展口内水平颏成形手术的配合情况。

  • 标签: 颏成形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畸形、恢复正常跟形态的一类式,在跟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矫形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全膝关节置换(TKA)中使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PSI)和传统手术器械(CI)在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上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连续纳入8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其中女63例,男17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区组随机(区组大小为4)的方法,分为PSI-TKA组和CI-TKA组,每组患者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股骨假体的旋转角度,旋转对线的偏移率,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以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TKA组0.7°,PSI-TKA组0.6°,P=0.279),但PSI-TKA组患者旋转角度的变异系数低于CI-TKA组(1.50比2.14)。所有患者总体力线偏移(内旋/外旋>2°)率是13.5%,其中CI-TKA组为19.4%,PSI-TKA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共有6例(8.1%)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时出现了膝前痛。两组在术后1年时的膝前痛发生率和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I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可良好地重建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对线,且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膝,置换 3D打印 个性化截骨导板 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骨盆及3D打印导板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计算机辅助骨盆Salter的DDH患儿(计算机辅助组)18例及接受常规骨盆Salter的DDH患儿(常规组)25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3.2±2.5)岁(范围1~11岁);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1型20例、2型9例、3型12例、4型2例;均为单侧脱位,左侧18例、右侧25例。计算机辅助组依据CT片上髋臼旋转角(acetabular tilt angle,ATA)和性髋臼指数(bony acetabular index,BAI)制订方案,使用Mimics软件模拟操作并制作3D打印导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髋关节评分。于末次随访X线片上比较两组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central edge,CE)角及头臼指数(acetabulum head index,AHI),在三维CT片上比较手术前后计算机辅助组ATA的变化。结果计算机辅助组随访(2.3±0.2)年(范围2.0~2.5年)、常规组随访(2.8±0.15)年(范围2.5~3.0年)。计算机辅助组手术时间为(127±20.6) min,较常规组的(103±13.2) min长(t=4.657,P<0.001);计算机辅助中出血量为(157±17.5) ml、常规组为(151±15.3) 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5,P=0.239)。术后2年计算机辅助组髋关节JOA评分为(86.7±8.5)分,常规组为(84.8±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8,P=0.533)。末次随访时计算机辅助组CE角为36.8°±5.2°,大于常规组的31.8°±4.4°(t=3.414,P<0.001);AI为23.5°±5.5°,与常规组(25.2°±4.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7);AHI为85.8%±6.6%,大于常规组的80.4%±8.3%(t=2.284,P=0.028);患侧ATA为12.3°±1.4°,与健侧(11.8°±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547)。结论基于特定解剖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可直观模拟过程,并制造个体化3D打印导板。与常规骨盆Salter相比,对DDH患儿采用计算机辅助骨盆可以达到更精准的影像学矫正,进而获得更佳的头臼匹配关系。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盆 截骨术 髋臼 髋脱位,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