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生肩难产产妇在使用旋后肩法助产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6-2016.6收入84例发生肩难产产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2例采用旋后肩法助产作为观察组,另42例采用屈大腿助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助产方式对顺产成功率及并发症影响。结果在顺产成功率上,两组相比,观察组(100.00%)显著比对照组(85.71%)高(x2=15.390,P<0.05);在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相比,观察组(2.38%)显著比对照组(11.90%)低(x2=6.835,P<0.05);在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相比,观察组(2.38%)显著比对照组(9.52%)低(x2=4.555,P<0.05)。结论采用旋后肩助产法对发生肩难产产妇进行助产,不仅能减少新生儿及孕妇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升顺产成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难产处理中旋后肩法运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人在阿尔及利亚援外期间,所在地赛地夫省立教学医院接受分娩的肩难产产妇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压前臂法协助分娩,观察组应用旋后肩法协助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无窒息新生儿占93.33%,轻度窒息新生儿占6.67%,没有重度窒息患儿,对照组无窒息占63.33%、轻度窒息占26.67%、重度窒息占10%。结论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能够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旋后肩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采用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获取2组产妇分娩8周后盆底肌收缩运动肌电值。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底sEM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产妇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伦审字(28)号]。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产妇身高、体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产妇前基线值、快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平均值、耐力肌收缩平均值、后基线值分别为(1.4±0.3) μV、(23.8±5.5) μV、(19.9±3.4) μV、(17.2±2.9) μV、(13.7±3.0) μV、(1.3±0.3) μV,均超过对照组的(1.3± 0.3) μV、(20.6±4.4) μV、(17.7±3.3) μV、(14.2±4.1) μV、(11.8±3.4) μV、(1.1±0.3) μV,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耐力肌收缩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助产,较传统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可改善产妇产后短期内的盆底肌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肩难产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助产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屈大腿助产(McRrober法)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率分别为46.6%(14/30)、50.0%(15/30),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3%(16/30)、30.0%(9/30),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2例肩难产产妇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6例。将采取屈大腿助产的产妇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助产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难产产妇采取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进行助产,效果明显,在助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动作,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旋肩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分别施以旋前复位法、旋后复位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22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抽签法分组,30例开展旋前复位法者入治疗组,30例开展旋后复位法者入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复位成功率83.33%),治疗组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96.67%)明显较高,复位成功率(100.00%)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满意度73.33%),治疗组治疗满意度(96.67%)明显较高(P<0.05)。结论: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治疗中施以旋前复位法比旋后复位法疗效更佳,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可提高治疗满意度,具有价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入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