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对血压状态的影响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方法:本次回顾性研究中,研究样本收入时间为2022年5至2022年8月,共计收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老年人群100例,在进行首次疫苗接种前,均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史,血压病史以及禁忌接种症的相关评估;完成患者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10min与接种后30min的血压指标评估,随访患者在该阶段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结果:100例患者的调研结果分析中,共计反馈17例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中接种疫苗后10min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中,失眠患者5例,低血压患者3例,过敏患者7例,总发生率15%;接种疫苗后30min内出现的不良事件中,增加失眠患者1例,过敏患者1例,总发生率2%;数据反馈中并无疑似异常反应报告。结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接种对中老年群体的血压状态无显著的异常影响,同时老年群体在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中,排除患者接种禁忌证的情况下,生理状况稳定的患者,可完成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接种,可全面有序推进全民免疫工作的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后不同时间间隔的人群体内产生中和抗体水平的变化,评价疫苗在人群产生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1月底至2021年1月期间接种两针剂免疫后,全程参与采样检测的50名疾控中心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共四个时间点收集血清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和抗体,通过测定吸光度A值,计算阳性率和抑制率。结果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和加强针免疫后7天的阳性率分别为76%(38/50)、68%(34/50)、30%(15/50)和100%(50/50);平均抑制率分别为58.80%、49.86%、34.60和95.55%。方差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不同时间段平均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6.00,P<0.00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后第6、8、10月人群的平均抑制率逐渐降低,接种加强针后出现明显升高(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两针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会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但体内一直存在免疫记忆,增加疫苗加强针再次刺激,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将会显著上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与抗体水平,为疫苗接种提供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广州某三级医院的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受北京生物或者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完成2剂次接种后14 d、6个月后新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 2种抗体结果。1 280人中新冠疫苗接种后14 d自愿检测抗体者有375人(A组),接种6个月后自愿检测者有238人(B组),接种14 d后与6个月后均有检测抗体者123人(C组)。其中男469人、女811人,疫苗接种年龄段为18~59岁,分为18~38岁(低年龄组)与39~59岁(高年龄组)。分别统计分析A组、B组、C组内性别之间以及高、低年龄组之间产生的IgG和IgM 2种抗体水平,并且比较C组2种抗体在接种后14 d与6个月时的变化。数据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2 428人次接种信息,监测不良反应信息27条,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27/2 428),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8%(19/2 42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42/2 428)。A组阳转率IgG为92.0%(345/375),IgM为45.6%(171/375);抗体S/CO值IgG为14.90(5.80,31.70),IgM为0.88(0.30,2.98)。B组阳转率IgG为49.5%(118/238),IgM为0.8%(2/238);抗体S/CO值IgG为0.99(0.35,3.01),IgM为3.00(0.20,0.07)。C组接种14 d后IgG抗体S/CO值为14.80(6.98,29.60),接种6个月后为0.95(0.29,2.80);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为0.89(0.30,2.94),接种6个月后为0.03(0.02,0.07)。B组接种6个月后IgG抗体以及C组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均P<0.05),其他各组接种后14 d或6个月后IgG和IgM 2种抗体均于性别、高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中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高、低年龄组,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IgG、IgM 2种抗体S/CO值均较接种14 d后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北京生物和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该医院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取得了近期的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产生了免疫抗体。
简介:摘要: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几乎遍布所有的商业鸡场,给养鸡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该病的传染,作者制备了鸡大肠杆菌病灭活疫苗。制备了氢氧化铝胶佐剂和培养基,鸡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液培养、纯粹检验、活菌计数、灭活及无菌检验。鸡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经无菌检验为阴性;经物理性状检验为:静置后上层是淡黄色的澄明液体,下层为灰白色沉淀,振荡后呈均匀混浊液;经鸡安全检验结果为安全;经鸡效力试验有效。本病无论是药物预防还是疫苗的生物防治,都不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方法。要想减少或者杜绝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必须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行。鸡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的制备,以及疫苗的无菌检验、物理性状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等,其结果符合兽用生物制品检验的有关规程。该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鸡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为免疫预防该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市2014—2017年出生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接种情况,为今后EV71疫苗的接种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4—2017年出生儿童EV71疫苗接种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50 888名2014—2017年出生儿童中,第1剂次EV71疫苗接种率为29.15%,2014—2017年各年出生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1.55%、22.13%、37.93%和42.16%,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3.85%、20.78%和27.87%。第2剂次接种率为26.59%,2014—2017年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0.14%、20.03%、35.23%和38.31%,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0.51%、18.59%和24.61%。EV71疫苗主要接种年龄为1岁,其中10~13月龄为接种高峰。结论杭州市EV71疫苗接种率虽逐年上升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月龄偏晚,需加强EV71疫苗接种宣传,使儿童尽早完成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而疫苗是防疫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结合市面上存在的疫苗如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和 RNA疫苗来进行针对新型冠状病的疫苗研究策略的分析与展望。其中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和制造疫苗的普遍方法结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策略并且预测可能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急接种医疗保障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某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市民1000名,采集时间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30日(开始/结束),观察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0名市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0.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较为安全,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增加应急接种医疗保障措施,可进一步确保接种市民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处理。方法:选取我院从2021年2月8日-2021年12月31日52142例新冠疫苗接种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者接种后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种后24小时内有患者出现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其中恶心患者601例,占比为1.15%;恶心伴呕吐7例,占比0.01%;发热患者630例,占比为1.21%;注射部位肿痛178例,占比为0.34%;头晕212例,占比为0.41%;口唇发麻30例,占比为0.06%;胸闷、心悸26例,占比0.05%;腹泻7例,占比0.01%;注射侧上肢皮疹5例,占比0.01%;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轻症较多,如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多数接种者以发热、恶心为主,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应根据不同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此消除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对愈后半年及灭活疫苗接种后1至9个月人群IgM和IgG抗体应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灭活疫苗免疫后1、3、6、9月四个不同月份人群血清共3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愈后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40例作为样本盘,分别使用BGI(中国北京)、WANTAI(中国北京)两种商品化SARS-CoV-2 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KEWEI(中国北京)、WANTAI(中国北京)两种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疫苗免疫后1个月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BGI)与23%(WANTAI);在免疫后9个月血清中仍可检出IgM抗体阳性,为2.1%(1/48)。免疫后1个月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256.3(KEWEI)与152.4(WANTAI);免疫后6个月IgG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96.6%、60.25(KEWEI)及85.2%、15.79(WANTAI);灭活疫苗接种后IgG抗体阳性率与GMT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愈后6个月的恢复期血清IgM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与97.5%,IgG抗体GMT为429.6(KEWEI)与121.3(WANTAI)。结论IgM抗体在COVID-19恢复后6个月人群及灭活疫苗接种后9个月人群中均检出,IgM检测阳性作为急性COVID-19感染诊断指标时要审慎解读。灭活疫苗接种后大部分人群IgG抗体阳性率维持时间长于半年,但其滴度低于自然感染后半年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从本市随机选择1至2周岁,除开禁忌症而应施行初免的儿童288名,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分别按照规定向该288例儿童注射乙脑疫苗。对照组144人,接种减毒活疫苗,剂量为1针,每针0.5ml。观察组144人,向其接种灭活疫苗,剂量为2针,每针0.5ml,2针间隔时间为7天。结果对于免疫前后的儿童进行乙脑抗体测试,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的乙脑中和抗体都呈现阴性,GMT值分别显示为12.5612.58。经过免疫治疗后两组儿童抗体转阳性的比率为92.2%和67.1%,GMT值分别显示为118.22和111.07。通过观察得知,注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两组儿童均出现发热反应和接种部位红肿反应,分析其发热率为8.62%与8.20,红肿概率为1.55%和0.98%。两组儿童的红肿与发热均在24小时之内恢复。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减毒活疫苗治疗免疫效果良好,且因安全性较高、注射次数少,可称为当今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较为理想的疫苗,值得在市场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紧急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在紧急使用中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接种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截至2020年12月1日,共采集519 543人次接种信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0.21%)、头痛(0.14%)、发热(0.06%)、咳嗽(0.05%)、食欲不振(0.05%)为主要表现;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0.24%)、接种部位肿胀(0.05%)为主要表现。结论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进行紧急使用后,一般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