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超声技术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调查XX地区798名颈部血管超声受检人群的检查结果,按照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组,其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627例,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71例,分析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798名受检查者中,有627例存在颈部血管斑块,171例无颈部血管斑块。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有斑块的患者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大于无斑块;同时血管内膜厚度较高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较高(P<0.05)。冠心病和脑卒中虽有差异但不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查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时,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经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脑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的现状,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将3081名研究者按年龄段分成5组进行颈动脉检查,观察并记录相关检测数据。结果比较不同部位、性别及年龄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颈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分别为52.9%、26.6%;颈动脉分叉处(BIF)的斑块检出率最高(90.0%)。不同部位颈动脉IMT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其中颈总动脉(CCA)的IMT与年龄线性关系最密切(r左=0.457,r右=0.495,P〈0.05)。结论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男性CAS程度高于女性;50~59岁人群颈动脉IMT增厚较其他年龄组显著。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30例双支以上病变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三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于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组及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以上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腹主动脉IMT变化及斑块发生率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检查腹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波动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加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形成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CIMT增加(>0.9 mm)的T2DM住院患者810例,其中CIMT增加已形成斑块的患者521例(有斑块组),未形成斑块的患者289例(无斑块组)。通过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颈动脉斑块;采用床旁快速血糖监测的结果,计算入院前3 d内血糖水平标准差的平均值来评估血糖波动水平。记录所有受试者血脂、血压、血糖、HbA1c、吸烟及饮酒史、病程、年龄、性别、家族史、双侧颈动脉血管超声等情况,利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血糖波动水平对CIMT增加的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有斑块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病程长/短比更大,而舒张压更低(χ2/Z/t=-7.977、-2.870、-2.217、-2.378、22.346、-2.192,P均<0.05);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血糖波动水平与CIMT增加进展至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χ2=9.263,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OR=1.062,95% CI:1.043~1.080,P<0.05)、性别(OR=1.602,95% CI:1.085~2.366,P<0.05)、病程(OR=1.609,95% CI:1.098~2.357, P<0.05)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较大组(5 mmol/L≤SDBG<8 mmol/L)相对于血糖波动正常组斑块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MT增加的T2DM患者其血糖波动水平与斑块形成明显相关(OR=1.835,95% CI:1.102~3.055,P<0.05)。结论血糖波动水平升高是CIMT增加的T2DM患者形成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大的血糖波动参与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变化及CPAP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组,正常人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肺、血管疾病,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匹配。两组人群均以经颅多普勒按相同方法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等动脉硬度指标及检测血压。研究组中的22例患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在治疗半年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22例接受CPAP治疗的OSAHS患者,治疗半年后复查,IMT较治疗前所测值明显降低(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SAHS患者可导致动脉硬度增高,CPAP治疗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血脂水平血清骨钙素与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二科就诊的304例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2.0±6.0)岁。将研究对象分为血脂异常组(156例)和血脂正常组(148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骨钙素,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彩色超声测量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分析骨钙素与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脂正常组的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血脂异常组[(17.84±6.71)比 (16.36±6.25)ng/ml,t=1.993,P=0.047];相关分析显示骨钙素与年龄、FPG、HbA1c、HOMA-IR、TC、TG、LDL-C及hs-CRP均呈负相关(r=-0.172~-0.13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血脂异常组中,骨钙素与FIMT呈负相关(β=-0.184,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因素后,整体人群中低水平骨钙素是下肢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46,95%可信区间:0.908~0.985,P<0.01),血脂异常组低水平的骨钙素仍与下肢动脉斑块独立相关(比值比:0.935,95%可信区间:0.880~0.993,P=0.028),而在血脂正常组低水平的骨钙素与下肢动脉斑块无关(比值比:0.956,95%可信区间:0.901~1.015,P>0.05)。结论在新诊断中年男性T2DM血脂异常者中,骨钙素与FIMT呈负相关,且低水平骨钙素是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上数学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算式:8786×8782,8785×8783,8784×8784,然后问:"不用计算出这三个算式的结果,谁能看出哪个算式的积最大?"同学们开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我自然也不甘落后,我发现这三个算式中每个算式的和都是一样大。哪个算式的积最大呢?我绞尽脑汁地想。突然,
简介:前言本研究对用三种不同负荷后的心率来估计最大吸氧量的效果作了调查。让二十四名男性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作三种负荷的运动(负荷分别是600、750、900Kpm’s),每种负荷运动持续六分钟,第二天重复一次。对心率、最大吸氧量估计值、最大吸氧量剩余估计值进行方差分析,用皮尔逊差积相关公式(PearsonProduct-momeiltformulaofcorrelation)计算最大吸氧量实际值和估计值的相关系数。第二天和第一天的结果相比较,最大吸氧量的估计值明显增加,标准误明显减少(450ml减少到366ml),这似乎说明第二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