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外侧改良术式对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20例患者经后外侧(Gibson)行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处理外旋肌群时仅切开闭孔内肌、下孖肌、闭孔外肌、股方肌,保留完整的梨状肌、上孖肌,并以上孖肌止点为支点修复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患侧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髋关节外侧改良术式保留和修复了后方关节囊、外旋肌群的完整性,有助于降低后外侧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改良术式 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外侧和传统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度33例,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组),2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组VAS为3.0(3.0,4.0)分,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3.0,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显著大于传统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2例伤口皮肤坏死,改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外侧与传统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踝关节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以常规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进行治疗,后者以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以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以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基础上助力患者尽早康复,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术 内侧复位固定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108例三踝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固定治疗,观察组开展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移位、感染、愈合畸形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其临床效果作为研究重点。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4月-2022年4月,接诊三踝骨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采用改良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情况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显著更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和后外侧治疗踝关节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以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踝关节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组(30例)和后外侧组(30例)。对比内容: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关节功能。结果:①两组患者除了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是后外侧患者数据更理想(P<0.05);②后外侧患者的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前内侧患者(P<0.05);③前内侧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占比73.33%(22/30),后外侧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28/30),(χ2 =4.320,P=0.032<0.05)结论:踝关节踝骨折患者使用后外侧治疗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 标签: 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 后踝骨折 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踝关节外侧、内侧联合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三踝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两组,46例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俯卧位踝关节外侧、内侧联合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踝关节外侧、内侧联合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俯卧位 踝关节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联合后内侧、后外侧、内侧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作者: 冉俊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今日健康》2022年31期
  • 机构:达川区人民医院(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在2020年5月,截止时间在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踝骨折患者,在研究开展的时间段内共收治患者40例,将其按照数字表法(以随机分配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一致,均为2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分别采取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从两组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进行分析,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而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后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后外侧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l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结论后外侧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踝骨折实施改良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以64例三踝骨折为监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展开分析,其中对照组32例实施传统固定治疗,观察组32例实施改良的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踝关节功能。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干预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患者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改良外侧联合后内侧具有积极效果,突出体现在增强疗效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值得推行。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关节内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 10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使用改良关节内侧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骨折复位优良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采用改良关节内侧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经踝关节内侧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采用后内侧空心钉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被设为对照组,采用经踝关节内侧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则被设为实验组,对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踝关节内侧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有效促进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断端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外侧治疗组(观察组)和前侧小切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均提示内固定良好,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0.5)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2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开展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无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0.00%,对照组3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开展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康复速度,提供固定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
  • 简介:目的对跟骨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跟外侧L形对81例89足(8例双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改良组平均(84.37±12.22)分,优良率为83.2%;经典跟外侧扩大L形组平均(81.72±13.91)分,优良率为81.3%。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值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05;Х^2=0.009,P〉0.05)。两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腓肠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不仅具有经典扩大跟外侧L形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跟外侧动脉及相伴行的腓肠皮神经,有效预防了术后皮瓣坏死、感染、切口不愈合及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腓骨和后外侧治疗旋后外旋转Ⅲ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组和后外侧组,各25例。比较他们的具体并发症情况和手术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并没有差异性,后外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与经腓骨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外侧治疗骨折愈合时间都比较短,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 标签: 经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 作者: 张小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小刚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作者简介:张小刚,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脊柱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