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胃排空延迟是一种在排除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的前提下,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为1.4%,以横结肠癌术后为主,多数为病例报道,缺乏系统研究。其诊断和治疗多数借鉴胰腺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的经验。笔者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结肠癌手术,为4.0%,网膜弓淋巴结清扫高于未清扫组(3.6%比0.8%)。网膜弓清扫和应激是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国际胰腺外科小组诊断标准加上泛影葡胺胃造影,用于诊断横结肠术后胃排空延迟更简单实用。胃肠减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激素、促胃动力药等可治愈多数术后胃排空延迟。严格掌握网膜弓清扫的适应证(选择cT3~4与cN+),有望减少横结肠癌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泌乳期大鼠尿碘含量(UIC)、乳汁碘含量(BMIC)和乳汁碘排出量,探索不同碘营养水平大鼠泌乳期碘代谢情况。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7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碘(LI)组、适碘(NI)组、高碘Ⅰ(HIⅠ)组、高碘Ⅱ(HIⅡ)组,每组10只,均食用低碘饲料,分别饮用含碘离子0、325、18 700、37 450 μg/L的去离子水。20只雄鼠按照NI组饲养方式喂养。干预8周后将雄鼠和雌鼠按1∶2比例合笼交配,在雌鼠泌乳期的第7、14、21天(L7、L14、L21)收集乳汁和24 h尿液,并记录进食量及饮水量,采用急性哺乳试验推算24 h乳汁排出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UIC、BMIC。结果LI、NI、HIⅠ、HIⅡ组泌乳期大鼠24 h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84 ± 0.51)、(30.51 ± 6.79)、(765.95 ± 317.41)、(1 654.26 ± 560.55)μ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L7、L14和L21时,相同时间点不同组别间UIC、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HIⅡ组不同时间点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组24 h乳汁碘排出量分别为(1.23 ± 0.85)、(11.88 ± 5.23)、(207.09 ± 114.51)、(493.67 ± 242.47)μg,24 h乳汁碘排出量占24 h总碘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66.85%、38.94%、27.04%和29.84%。结论碘营养适宜时,泌乳期大鼠膳食碘约有39%通过乳汁供给仔鼠。低碘和高碘摄入时乳汁碘排出比例出现相应的升高和降低,提示不同碘营养水平的泌乳期大鼠通过自身的代偿作用调节乳汁碘的排出比例,以减轻碘缺乏和碘过量对后代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实验探究常规乳房按摩以及吸奶器的使用效果,以此来分析吸奶器促进乳汁分泌来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1年8月至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乳房按摩的方式干预,实验组30例采用吸奶器干预,经过不同方法的应用之后,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后,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不同,最终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自身体质原因导致母乳喂养率较低,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提高乳汁分泌量。本次研究证明相较于常规乳房按摩,吸奶器能够进一步提高乳汁分泌量,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开展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通乳后48h泌乳量以及产后72h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24h、24h~48h、49-72h、>72h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通乳后48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72h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能够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荐。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改善产妇乳汁分泌所实施催乳治疗结合乳房按摩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参与人数为60例,均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分娩的健康产妇,将所有参与产妇进行盲选分组,研究组临床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常规组临床实施常规护理。并将最后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其研究价值。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不仅研究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常规组,乳房胀痛情况、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护理满意度较为理想,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为产妇改善乳汁分泌实施乳房按摩、催乳治疗联合护理方案,其效果显著,可将乳房胀痛时间、泌乳时间相对缩短,且得到有效缓解,使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和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以为后续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分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150例)和实验B组(150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B组采用产后乳房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B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92.67%)较实验A组(70%)更高,实验B组护理满意度(86.67%)较实验A组(63.33%)更高,P<0.05;实验B组产妇的乳汁淤积率(5.55%)较实验A组(18.67%)更低,P<0.05,充分提示产后乳房护理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对产妇采用乳房护理,临床价值突出,能够降低产妇发生乳汁淤积的可能,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手法催乳与催乳汤联合应用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接收的15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研究组进行、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乳房肿痛评分(2.62±1.13)分、胀痛缓解时长(2.32±0.74)d、泌乳量(2.91±0.42)分、泌乳时间(28.72±3.76)h,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满意度97.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催乳汤配合手法催乳与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乳房胀痛症状,缩短胀痛时长,加大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