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分得40例,观察组分得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法牵引挤按压整复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则行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对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的治疗,宜选用中医手法整复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对30例36足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本组36足骨折中,优28足,良6足,优良率94.44%。结论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对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植骨及踝关节牵伸术治疗距离踝关节2cm以内的远端胫骨关节周围骨不连并保留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治疗的12例踝关节2cm以内的远端胫骨关节周围骨不连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2~56岁,平均41岁;左踝5例,右踝7例。12例患者均在外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周期6~18个月。采用Ilizarov技术+植骨术+踝关节牵伸术治疗,术后患者最陕可以在3d后于双拐及助行器帮助下下床行走,患肢逐渐负重,术后3~6个月正常行走。术后踝关节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及钉道感染发生。佩戴环形外固定支架时间12~36周,所有骨不连均愈合。踝关节功能按AOFAS踝-后足评分75~96分,效果明显。结论利用Ilizarov技术联合植骨及踝关节牵伸术治疗距离踝关节2cm以内的远端胫骨关节周围骨不连,可同期保留踝关节功能并预防创伤后踝关节炎,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手法进行整复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资料8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复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愈合时间,对患侧腕关节功能实施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康复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手法进行整复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资料8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复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方式,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愈合时间,对患侧腕关节功能实施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患者通过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康复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36例42足涉及跟骨前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男28例33足,女8例9足;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27足,Ⅳ型5足。42足均经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进入,采用解剖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未予植骨。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31例36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9~25个月)。以患者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优11足,良22足,一般3足,优良率为91.7%。结论为最大程度地保留跟骨周围关节的功能,要注重恢复跟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骰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侧长度,并进行稳定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涉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结果给予全部患者3个月~1年回访,平均回访时间(6.1±1.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行早期功能恢复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简介:背景: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掌侧半脱位(Barton骨折)已普遍被人们所认识,且有大量的资料指导其治疗。而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有时称其为背侧或反Barton骨折)很少被提及,且指导其治疗的资料非常少。方法:评估20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患者,其中2例伴掌侧韧带撕裂;10例伴掌侧缘唇部骨折,有移位及旋转;6例伴关节面掌侧部分嵌插;2例无掌侧损伤。20例中14例关节面中央有碎骨片嵌入。18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行背侧支撑钢板重建关节面。在随访时利用X线检查、改良的Mayo腕评分以及臂、肩及手伤残(DASH)问卷评估结果。结果:在术后平均30个月时,19例骨折愈合且没有明显的对线不良,1例患者在取出钢板后再度出现背侧半脱位。腕和前臂最后的平均活动度为:掌曲59°,背伸56°,旋前87°旋后85°。平均握力为健侧的85%。根据Garfland和Werley的评定方法,最终的功能结果为:优、良18例,可2例。改良Mayo腕评分为平均75分,DASH评分为平均15分。结论: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伴系列掌侧损伤,包括韧带损伤、撕脱骨折和关节面嵌插。虽然这些损伤比较复杂,但手术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简介: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腓骨尖至第4跖骨基底的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例(32侧)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1侧,Ⅲ型11侧。术后第2天首次换药,拔除引流片的同时尽量驱除伤口内的残蹦淤血,患肢垫棉垫加压包扎。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32侧跟骨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恢复满意。术前Boehler角为6.84°±9.36°,术后为32.06°±6.87°;术前Gissane角为106.04°12.03°,术后为115.81°±9.48°,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美国骨科足髁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2侧,70~80分9侧,80~90分16侧,90~100分5侧。结论跟骨外侧小切口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外侧延长切口小、骨折显露清晰、且便于后期内固定的取出和距下关节融合术的实施,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切口选择。
简介:目的比较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和10.8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且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Pilon骨折粉碎骨软骨关节面手术修复策略。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6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粉碎骨软骨关节面修复和内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外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Mazur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踝关节Mazu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重视粉碎骨软骨关节面的修复,同时配合外固定治疗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侧屈活动范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升愈合后关节功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评估临床疗效。方法此文予以研究并计算的数值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8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20例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患者,对20例患者都实施自体髂骨移植重建其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研究和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耗时均值为(1.72±0.23)小时,其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的胫骨远端关节面骨块都成活,愈合时间均值为(15.63±1.45)周,80.00%患者关节面解剖复位,95.00%患者骨折愈合,5.00%患者骨折未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现象。结论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呈现良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