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探讨甲状腺疾病在本地的大致流行情况以及其检测指标显示特征。方法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548份血清样本的TSH(促甲状腺腺激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总甲状腺素)等5个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64份结果为甲亢,占被分析对象的29.94%,16份结果为甲功低下,占被分析对象的2.91%,其余为甲状腺功能正常或稍有异常者。其中甲亢以FT3FT4增高,TSH降低为明显特征。甲功低下以FT4TT4TT3下降,TSH增高为明显特征。结论虽然被分析对象是以可疑患者为主,但甲亢的比例为29.94%的结果充分说明本地是甲亢病的好发地区,有待我们更深入地去调查和发现。在测定过程中TSHFT3FT4是明显活跃和灵敏的指标,比TT3TT4有更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主要资源之一,可以直接决定着人的生产生活质量。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下降已经危及到社会大众安全饮水,日常生活自来水的安全性问题也因此得到了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探究水资源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对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了如下讨论。
简介:目的: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人参醇提的最佳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人参醇提工艺的影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和蒸发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LSD)测定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并以人参总皂苷得率,人参皂苷Rg1、Re转移率,人参皂苷Rb1转移率,人参总皂苷得率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判。结果:确定最佳醇提工艺为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该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间的临床常用检验指标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和结果的影响作用。结果临床常用检验指标会因为部分药物的服用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结论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时,应当在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基础上,综合分析检验结果,排除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诊断为药物导致生化检验异常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变化,对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患者中激素药物所致患者45例,抗癌药物所致患者54例,维生素C所致患者26例,抗生素药物所致患者24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患者34例,利尿药物所致患者14例,镇痛解热药物所致患者3例;统计信息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受不同药物影响,且影响也略有不同。结论 患者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前,全面了解患者近期药物使用情况,选取对应措施控制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疾病的依据,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孕晚期妇女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154例孕晚期孕妇(实验组)和74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作凝血指标的检测,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孕晚期妇女的PT、APT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imer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于保证母婴安全,防止产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65例孕晚期妇女(孕周>35周)、122例孕早期妇女(孕周<13周)和36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T、APTT、TT、FIB,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组相比,孕晚期组PT、APTT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早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进入孕晚期阶段后血液趋于高凝状态,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对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吸虫病人部分临床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013年接诊的1503例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现况调查,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在晚期血吸虫病人中,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的有85.43%,其中64.02%为轻度贫血者,35.36%为中度贫血者,0.62%为重度贫血者;白细胞低于正常的病人约为37.6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病人占45.17%;白蛋白降低的病人约占38.98%,球蛋白升高的病人有48.47%,白球比值倒置的病人占45.7%;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的病人占21.48%。晚血病人的HPT低于正常值,仅为(42.31±20.4)%;晚血病人的ADA显著高于正常值,平均为58.37±22.91U/L。结论大部分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人差异显著,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发展医学技术以及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