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持续气囊监测下有效压力范围,以达到既能保证通气质量又能减少黏膜损伤,且不增加气管导管移位及误吸发生率的目标。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急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危重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床头抬头30°的卧位;持续测囊法保证3组气囊压力分别维持在20、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每小时记录1次患者平静时的呼吸机漏气量、血氧饱和度、有无气管导管移位;于拔除气管导管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查看有无黏膜损伤;行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情况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危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囊30 cmH2O组气道黏膜损伤患者明显多于20 cmH2O组(例:8比4,P<0.05);而囊20 cmH2O组与囊25 cmH2O组间、囊25 cmH2O组与囊30 cmH2O组间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囊压在20、25、30 cmH2O时,气囊漏气(例:14、10、12)、气管导管移位(例:18、11、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3、4、3)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h):77.07±65.34、80.80±70.20、77.60±65.23,ICU住院时间(d):5.70±3.74、5.30±4.57、6.23±3.51,均P>0.05〕。结论在低囊(20 cmH2O)下不会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低囊压在气道黏膜损伤方面更加安全。

  • 标签: 持续气囊压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压力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表法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最小漏气法 气管插管 气囊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无创性测定上气道临界闭合(Pcrit)评估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性的方法。方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正/负(CPAP/CPNP)呼吸机,测量19例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正常人非快速动眼睡眠Ⅱ期(N2)的Pcrit,即直接测量法获得Pcrit;根据鼻内和所对应的最大吸气流量(Vimax),绘出压力-流量线性关系曲线,间接推出Vimax为零时的压力,即间接测量法获得Pcrit。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的Pcrit直接测量值为(-7.02±2.74)cmH2O(1 cmH2O=0.098 kPa),间接测量值为(-7.26±2.96)cmH2O,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05),呈高度相关(r=0.986,P=0.000)。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结果差值的均数为(0.24±0.53)cmH2O,95%CI为(-0.80,1.27)cmH2O,除1例外,其余均分布在一致性界限内。结论Pcrit直接和间接测量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评估上气道的塌陷性。

  • 标签: 临界闭合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82 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实施气囊压力测量标定时侧量方法,观察组实施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持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对于骨科创伤采取持续封闭负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行持续封闭负引流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并对比治疗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其住院时间也较短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持续封闭 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通管锁定测表改进气囊内测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82例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气囊内测方式分为传统测组(34例)与改进测组(4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ICU住院时间、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气囊维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气管插管方式、ICU住院病因以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测组患者的气囊充气4 h、气囊充气8 h的气囊内压力值均明显高于传统测组(均P<0.05),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测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误吸、支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食管气管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通管锁定测表改进气囊内测法可以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三通管锁定测压表 气囊内测压法 ICU气管插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辅助通气时应用食道测压管的气囊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校正食道(Pe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术后进行气管插管压力支持通气、呼吸相对平稳且需要进行Pes监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气囊几何容积相对较小(2.8 mL)的食道测压管进行Pes监测。①对食道测压管进行气囊注气试验,即以0.5 mL为间隔向气囊内注气直至2.5 mL,记录呼气末和吸气末测得的Pes,并分别描记呼气末和吸气末的气囊P-V曲线。确定呼气末气囊P-V曲线中呈线性相关的中间段(即中间线性段),该中间线性段的注气容积范围即为气囊合理工作容积(Vwork),其斜率即为食道壁弹性(Ees),呼气末与吸气末Pes出现最大差异时的气囊容积即为气囊最佳工作容积(Vbest),Ees与Vbest的乘积即为向气囊内注气时导致食道壁产生的弹性回缩力。为减少食道壁对Pes监测的影响,校正Pes为在Vbest条件下监测的Pes与食道壁弹性回缩力的差值。分析在Vbest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与在其他Vwork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的一致性。②为方便临床应用,进一步提出一种校正Pes的简单方法。基于所有患者的Vwork均为0.5~1.5 mL,通过计算气囊注气容积分别为0.5 mL和1.5 mL时测得的呼吸末Pes差值与气囊注气容积为1.0 mL时的比值来预估Ees,并通过该简单方法计算的Ees来校正气囊注气容积为0.5~1.5 mL时的Pes。分析该简单方法与上述标准方法获得的校正Pes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所有吸气末和呼气末的气囊P-V曲线均存在中间线性段,当气囊处于Vwork条件下监测的Pes被校正后不再随气囊注气容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在Vbest条件下获得的校正Pe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的均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为-0.02(-1.50~1.50)cmH2O(1 cmH2O=0.098 kPa);同时,应用简单方法计算的Ees和相应的校正Pes与应用标准方法获得的Ees和校正Pes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差异的均值和95%CI分别为-0.2(-1.0~0.6)cmH2O/mL和0.2(-1.1~1.4)cmH2O。结论在辅助通气条件下,应用几何容积相对较小的食道测压管进行Pes监测,并通过气囊P-V曲线校正Pes的方法具有可适用性。为方便临床应用,可采用简单方法,即通过监测食道测压管气囊注气容积分别为0.5、1.0和1.5 mL时的Pes来预估Ees,从而获得校正Pes。

  • 标签: 食道压 食道壁弹性 校正 辅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气囊法在胸科手术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于全麻下接受择期胸科手术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组与听诊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成功满足插管条件后给予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球囊组给予气囊法定位,听诊组给予传统听诊法定位,对比两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结果、定位时间、定位满意、各个时间点通气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球囊组与听诊组相比,初次肺分隔成功率较高、一次插管位置准确率较高、插管位置过深及过浅率较低,定位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球囊组与听诊组相比,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听诊组与球囊组麻醉前和单肺通气5 min、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SpO2、PETCO2、Paw各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听诊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球囊组为11.11%,听诊组与球囊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支气管气囊法相比于传统听诊法具有更高的定位成功率,操作简便,可以获得相同的通气氧合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 标签: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气囊测压法 传统听诊法 定位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气胸患者80例当做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8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n=40例)和试验组(n=40例)。普通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普通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吸引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普通组的77.50%,组间统计学意义鲜明,P<0.05。结论: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相比,气胸患者开展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显著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值得持续推广或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 气胸 临床疗效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术后负持续吸引的效果。方法:从医院随机选择54例腰椎骨折患者,将术后负持续吸引应用于实验组中,在对照组中应用普通引流。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引流量明显更多、术后7d平均体温明显更低、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明显更短、切口换药次数明显更少,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术后负持续吸引,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骨折 术后负压持续吸引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持续质量控制对于危重患者疮发生率的影响,给临床质量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将 170例 ICU危重症患者划分为控制前组,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根据实施计划来进行必要的早期目标控制,将 180例 ICU危重症患者划分为控制后组,对比患者疮发生率。结果前组技能达标率 93.89%、复合率 83.33%,后组技能达标率 87.64%、复合率 73.53%,前组明显优于后组,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 ICU病房预防疮阶段,通过采取持续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更好的促进疮护理能力的提升,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风险问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控制 危重患者 压疮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持续冲洗合并 VSD负引流在皮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皮肤创面患者 ( 54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27 例)和观察组( 27 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 持续冲洗合并 VSD负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患者的 新生肉芽组织平均生长时间、 伤口愈合时间以及 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值< 0.05)。结论:持续冲洗合并 VSD负引流在皮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还能够降低疼痛感,将治疗效果大大提升,适合在临床进行开展 。

  • 标签: 持续冲洗 VSD负压引流 皮肤创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术中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04月--2020年04月将本院接收的11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预防)、研究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进行预防),每个小组分别56例。结果:研究组术中疮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及经历,本文对一例汽车安全气囊的特殊故障从电路原理及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及排除方法。

  • 标签: 安全气囊 SRS 气囊 故障排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采用持续颅内监护联合破入脑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价值。方法:纳入84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A组(42例)病人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治疗,B组(42例)病人采用持续颅内监护配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探析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评分。 结果: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评分(7.33±1.03)分,均明显低于A组(p

  • 标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持续颅内压监护 侧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持续牵张技术联合负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急救医学科收治的不同部位深度创面患者20例,其中外伤10例,疮7例,感染创面3例。根据创面情况实施清创术后应用皮肤持续牵张联合VSD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创面愈合质量。结果20例患者经皮肤持续牵张与VSD治疗后,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愈合不良或不愈合。创面大小为2 cm×2 cm~3 cm×4 cm的5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 d,创面大小为5 cm×5 cm~8 cm×10 cm的8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2 d,创面大小为10 cm×15 cm~15 cm×20 cm的7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30 d。创面愈合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平均为3.8分。结论应用皮肤持续牵张技术与VSD技术联合治疗深度创面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引流术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封闭引流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负引流组和常规换药组,每组21例。负引流组采用持续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常规换药组采用传统创面换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治愈率及治疗效果。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负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0±7.8) d,常规换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0±9.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02);负引流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0±2.9) d,常规换药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为(12.0±5.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3,P=0.001);负引流组患者经过持续引流,20例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切口完全愈合,治愈率为95.2%,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结论持续封闭引流技术对心脏外科术后纵隔感染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心脏外科手术 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引流技术在四肢重症创伤患者中的护理措施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在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9 月 间 收治的接受 持续引流的重症四肢重症创伤患者 7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加用综合护理),组内均为 39 例,在护理实验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开始愈合时间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接受持续引流技术的四肢重症创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更好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持续负压引流 四肢重症创伤 综合护理 愈合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持续声门下低负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5 月 -12 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 78 例,均分两组,每组 39 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基于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吸引技术技术,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 VAP 发生时间、气道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 VAP 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并且两组 VAP 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气道粘膜出血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研究表明, 持续声门下低负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显著,具体表现在可保证降低人工气道患者的 VAP 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人工气道护理效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工气道护理的安全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