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口鼻腔冲洗联合持续气囊测定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确定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将该期间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对象,均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采用鼻腔擦洗联合持续气囊测定与口鼻腔冲洗联合持续气囊测定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VAP发生率观察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口鼻腔冲洗联合持续气囊测定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口鼻腔冲洗 持续气囊压测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比较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气囊实际压力,探讨合理而实用的注气标准。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因呼吸衰竭而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测定法组,每组各40例。用气管套管球囊压力专用测量仪(Endotest仪)对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套管、球囊压力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和囊内测定法组囊内均随着充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一时间段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测定法组囊内最低(均P〈0.05),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同一时间段囊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吸痰前后囊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指捏感法组、固定注气法组相比,囊内测定法组不良事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囊内能更好地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气囊压力 气管套管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持续气囊监测下有效压力范围,以达到既能保证通气质量又能减少黏膜损伤,且不增加气管导管移位及误吸发生率的目标。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急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非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危重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床头抬头30°的卧位;持续测囊法保证3组气囊压力分别维持在20、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每小时记录1次患者平静时的呼吸机漏气量、血氧饱和度、有无气管导管移位;于拔除气管导管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查看有无黏膜损伤;行胸部X线检查肺部感染情况并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危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囊30 cmH2O组气道黏膜损伤患者明显多于20 cmH2O组(例:8比4,P<0.05);而囊20 cmH2O组与囊25 cmH2O组间、囊25 cmH2O组与囊30 cmH2O组间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囊压在20、25、30 cmH2O时,气囊漏气(例:14、10、12)、气管导管移位(例:18、11、1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3、4、3)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h):77.07±65.34、80.80±70.20、77.60±65.23,ICU住院时间(d):5.70±3.74、5.30±4.57、6.23±3.51,均P>0.05〕。结论在低囊(20 cmH2O)下不会增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低囊压在气道黏膜损伤方面更加安全。

  • 标签: 持续气囊压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压力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表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方法:选取80例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组采用专用气囊表,对照组采用估测法、触摸法;观察2组患者气囊的合格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准确的测量气囊压力的变化,有效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 <0.05)。结论:使用气囊表监控气囊压力安全,准确,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便临床上测量使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管理 气囊测压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气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气,并应用气囊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表法注气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气道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最小漏气法 气管插管 气囊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器和旋止血器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旋止血器组和气囊止血器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旋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器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器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旋止血器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旋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器。

  • 标签: 桡动脉止血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止血
  • 简介:摘要:国内华龙一号及M310机组蒸发器承堵板主要采用的是气囊式结构,气囊式承堵板目前使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机组十年大修高水位堵板,经过控制部分等技术改进已逐步成熟。本文研究了目前气囊式承堵板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堵板的技术标准、监测要求、安全冗余功能设计要求,并提出了后续改进方向。

  • 标签:
  • 简介:游泳溺水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是无人发现,有的是救生员来不及救援。所以我发明了一种气囊腰带(如下图),它是透明的,不充气时就像一层膜一样套在腰部,不会影响游泳;一旦使用者溺水,只需要按下开关,腰带中的钠与水结合,便会放出大量的氢气充满气囊,从而带着使用者浮出水面。

  • 标签: 腰带 气囊 使用者 溺水 游泳
  • 简介:1980年Sharp等[1]将食道压力测定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驱动力的定量测量,1986年Hudgel[2]首先应用水囊式上气道-食道测定位睡眠呼吸暂停的阻塞部位。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上气道-食道压力持续测定技术作为一种良好的多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压力感受器(Pressoreceptors)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无创性测定上气道临界闭合(Pcrit)评估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性的方法。方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正/负(CPAP/CPNP)呼吸机,测量19例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正常人非快速动眼睡眠Ⅱ期(N2)的Pcrit,即直接测量法获得Pcrit;根据鼻内和所对应的最大吸气流量(Vimax),绘出压力-流量线性关系曲线,间接推出Vimax为零时的压力,即间接测量法获得Pcrit。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的Pcrit直接测量值为(-7.02±2.74)cmH2O(1 cmH2O=0.098 kPa),间接测量值为(-7.26±2.96)cmH2O,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05),呈高度相关(r=0.986,P=0.000)。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结果差值的均数为(0.24±0.53)cmH2O,95%CI为(-0.80,1.27)cmH2O,除1例外,其余均分布在一致性界限内。结论Pcrit直接和间接测量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评估上气道的塌陷性。

  • 标签: 临界闭合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 简介:目的:测定静片中利血平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硅烷键合硅胶柱(5μm,4.6×200nm);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醋酸-氯仿(80:20:1),用10%三乙胺调节pH至8.80.流速:1ml@min-1;进样量:20μl;荧光检测器,灵敏度为SENS=L,RANGE=2,λem=360nm,λex=280nm.结果: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78%,n=9,RSD为0.52%.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维静片中利血平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维压静片 抗高血压药 利血平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去逛商场超市购物、到菜市场买菜,买好的东西用塑料方便袋提着,过不长时间,手就被勒得生疼,那个疼啊……要多久才能到家呀?如果能发明一种不勒手的塑料袋该多好呀!

  • 标签: 塑料袋 超市购物 菜市场 商场 才能
  • 简介:现在许多小汽车装有安全气囊,发生严重事故时气囊会自动打开,对正副驾驶座位的人员进行有效保护。但很多车没有这种装置,乘客就没这么幸运了,意外发生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 标签: 安全气囊 有效保护 保护措施 小汽车
  • 简介:供应商或因规模足够大,或因性价比更优,所以在市场上胜出,但这也为其埋下隐患“由于安全气囊事件,我一直对在我们汽车里受到伤害甚至丧生的人感到心痛。”本田汽车CEO伊东孝绅(TakanobuIto)在2014年11月10日新款混动车Legend发布会上表示,改善产品质量比下财年销量600万辆目标更重要。按照计划,本田汽车公司20t6财年至2017财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全球年销量将实现600万辆。

  • 标签: 本田汽车公司 反思 安全气囊 年销量 供应商 性价比
  • 简介:留置导尿管是解决排尿困难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气囊导尿管有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不需外固定、安全可靠、刺激性小、与尿道密合程度大、有效防止泌尿交叉感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关于导尿管气囊固定液量的多少,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有的厂家规定8mL~10mL,有的规定10mL~30mL,以致临床工作中多见因注液量不一而引起诸多的意外情况,

  • 标签: 导尿管气囊 液量 临床工作 留置导尿管 气囊导尿管 排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表法和手指捏感法测量导管套囊压力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112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捏感法来测量导管套囊的压力,观察组使用气囊表法来测试导管套囊的压力。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在对整个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气囊表法来对患者进行导管套囊压力进行测试,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测量工作的满意度,非常值得在该领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指捏感法 气囊测压表法 导管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持续封闭负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创伤感染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2020年11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引流患者划成对照组,给予持续封闭负引流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良好,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换药次数更少,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持续封闭负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一次性植皮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植皮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时,可促使创面尽早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囊压力监控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ICU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实施气囊压力监测表定期监测气囊压力,观察组57例实施持续气囊压力监控,比较两组气囊压力控制状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气囊压力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烧发生率、肺部湿罗音发生率、黄色黏稠痰液发生率、浸润性阴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气囊压力监控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气囊压力监控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