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不同复位时机的手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03月31日我科10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结果宫口开8cm或胎头S+2前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应先指导产妇取胎背朝上的侧俯卧位,调整并加强宫缩,观察半小时到1小时仍不能自然复位再扩张宫口至8cm后行手转胎头复位。宫口开大8cm后及胎头S+2后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应立即调整宫缩并进行手转胎头复位,胎头S+2前采用食中指尽可能分开,食指位于小囟门或大囟门处,中指位于矢状缝上,拟把胎头夹于两指之间进行复位,先露S+2后,宜采用食中指分开呈30度或并拢置于联骨联合下进行复位。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发现时机不同,处理流程和复位的手法不同,只要没有头盆不称,经过恰当及时的处理是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枕前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位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枕前位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位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实施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的29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初产妇实施不同体位分娩研究,根据体位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9例,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对照组采用截石位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异常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试验组发生异常产程的发生率(45.0%)明显低于对照组(65.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顺产率(51.0%)明显多于对照组(2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自由体位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可以减少异常生产,而且顺产率高,产程时间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初产妇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对照组初产妇则采取截石位进行分娩,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剖腹产情况、以及产后下肢醉麻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初产妇,且顺产比例与分娩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初产妇的分娩中,根据初产妇的情况,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分娩时的情况,还可以加强分娩后的恢复情况和提高分娩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患者 148例,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 7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Apgar)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患者的 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 P< 0.05)。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行催产处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卧位指导,即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观察组有70例经阴道分娩,占83.3%;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占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30.55,P<0.01)。结论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俯卧位矫正枕后位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枕后位和枕横位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62例通过侧俯卧位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位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针对产妇分娩方式等表现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5月收治的10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产妇分组;对照组(53例)产妇类型属于枕前位;观察组(53例)产妇类型属于持续性枕后位;最终就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阴道手术助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6.04%)展开对比,观察组产妇(16.98%)呈现出显著性降低(P<0.05)。同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24.53%)以及阴道手术助产率(9.43%)展开对比,观察组产妇(58.49%)、(24.53%)呈现出显著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3.21%)展开对比,观察组产妇(50.94%)呈现出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因为持续性枕后位的影响,使得产妇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高,对此对于分娩产妇,需要依据其自身情况合理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并且研究有效方法加以配合干预,以将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探究更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胎持续性枕后位和同期60例枕前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两组产妇的潜伏期延长率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率和活跃期延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以及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早期检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办法,进而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为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