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诺夫是俄罗斯19世纪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比如音画练习曲集、24首钢琴前奏曲、协奏曲等。诺夫一直以钢琴家李斯特看齐,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带有炫技的意味。本文的《小丑》是一首民族气息浓厚,根据民间舞曲节奏特点所创作的小品,作品短小精悍,采用传统三部曲式创作。文章将围绕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奏要领等方面展开。

  • 标签: 《小丑》 民族 结构 演奏
  • 简介:诺夫自幼年开始,就经常与祖父一起弹奏许多作曲家四手联弹的钢琴音乐.他的祖父阿卡克立·诺夫(ArkaclyRachmaninov),曾经跟随由爱尔兰移居俄罗斯的著名钢琴家约翰·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学习.菲尔德是克列门蒂(Clementi,1752-1832)的高徒,在传播及推广"克莱门蒂钢琴演奏体系"方面是极有功绩的.氏的祖父虽然不是专业钢琴演奏者,但所受的是欧洲传统音乐教育,这对氏的初期音乐训练,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音乐 作曲家 钢琴家 弹奏 祖父
  • 简介:<正>“多层结构”是近现代和声技法中最富于变化的一种。这里的“层”可以由一个声部(包括八度重复或装饰性重复),也可以由节奏相同或近似的几个声部组成。由几个声部组成的层,通常它们的音高比较接近,除八度重复外,一般常密集在一个八度之内。纵向各层次之间如构成统一的和弦(指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下同)及和声进行,那么,它不属于“多层结构”;只有当纵向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冲突”,有时不能构成统一的和弦及和声进行时,才属于“多

  • 标签: 多层结构 声部 模进 七和弦 自然音 持续音
  • 简介:(2)无D组和弦的功能性进行。这是指由ST或变ST组成和弦组的模进。由于这种进行对调性的明确远不如含D组的DT、SD,所以,相对地更富于色彩性一些。例12包含几个不同和弦组的模进(以向上小三或增二度为主),先是K→b3DD-7(前面几个小节的原型未列出),然后是DD-7→K及含D组的#ii-7→K→V9,以后和弦组变得比较自由而接近于“线性思维”;最后回到主调E大调的功能性进行,构成长大的、低音半音上行的离调变音体系(这段变音体系共16小节,因篇幅关系这里只摘录了开始的5小节)。(3)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在拉氏作品中,有时以一般色彩性进行及简单的色彩序列作为模进的和弦组,其中主要是色彩性交替、大小七或大三类和弦的连续进行以及少数双插入。例13(1)是以加装饰的大小七和弦连续进行为和弦组(两小节为一组),连续向上大二度模进(第5—6小节是变化模进),构成低音半音上行、高音隐伏平滑下行的变音体系。这里色彩对比较强的是在和弦组内部,根音成半音及大三度关系的大小七和弦之间,而组与

  • 标签: 变音体系 拉赫玛尼诺夫 色彩性 曲式结构 变和弦 功能性替代
  • 简介:<正>格里高利圣咏《末日经》中“愤怒的日子”Diesirae(或“上帝的审判日”)的音调始终萦绕在拉诺夫的音乐中,这一被语义化的象征着“死亡”的主题,出现在其早期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期作品交响诗《死亡岛》、《第三钢琴协奏曲》、《钟声合唱》,晚期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及绝笔之作《交响舞曲》中。当评论家们为这苍凉的“死亡”主题而凄然、战栗时,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认定诺夫是“恐惧和悲惨的歌唱者”①,“悲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学院 死亡 钢琴协奏曲 主题 交响曲
  • 简介:听说乌克兰有一句谚语:"乌克兰离上帝太远,离俄罗斯却太近!"纵观乌克兰的千年历史,差不多(或者说主要)就是一部与俄罗斯之间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史和恩怨史。自十九世纪以来,由于乌克兰在政治和经济上一直处于从属于俄罗斯的"弱势"地位,

  • 标签: 乌克兰人 维茨 拉赫玛尼诺夫 民间歌曲 谢尔盖 普罗科菲耶夫
  • 简介:<正>诺夫曾写过四部钢琴协奏曲,其中以第二部(C小调)最为著名。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确立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而且也标志着他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学生时代的诺夫是以优秀的钢琴演奏而闻名的,获得过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金质奖章。那时,他也创作过一些乐曲,例如《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毕业作品独幕歌剧《阿列科》(Aleko)也曾公开演出过,但他的作曲才华却未能象他的钢琴演奏那样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演奏 作曲家 音乐学院 莫斯科
  • 简介:诺夫的钢琴协奏曲殷遐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代表,是一位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三职于一身的优秀人物。众所周知,他的演奏家生涯给他的创作以极大影响,使他的钢琴作品在体裁形式、总体数量和创作水准上都十分可观,...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 作品 主题旋律 狂想曲 曲家
  • 简介:谢尔盖·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C小调前奏曲》(OP.3NO.2)是其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较详细地对这首乐曲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曲的演奏手法提出了见解.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 前奏曲 演奏
  • 简介: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于一身,他的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巨大艺术意义的现象,走进俄罗斯音乐的历史。他的名字至今仍与俄罗斯艺术及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创作成熟期的两册《音画练习曲》(0P33和OP39)展示了其以丰富的生活联想、辉煌的技巧与高超的表现力相结合,这些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高的美学价值,形成自己的风格,至今仍以优美和真诚感动着人们。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Serge RACHMANINOFF 1873—1943) 俄罗斯音乐历史 《音画练习曲》(OP33 OP
  • 简介: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极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诺夫作品众多,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演奏方面也各具特色。本文对诺夫钢琴伴奏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伴奏 特点
  • 简介:摘要作曲家诺夫对钢琴诗人肖邦极为推崇,因此付诸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创作了和肖邦数量相等的24首钢琴前奏曲,诺夫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写的音乐作品大多沉郁,哀伤,以小调为主,本文的升c小调前奏曲就是一个列子。将从作品的背景,结构,演奏技术等方面出发探索升c小调的演奏要领。

  • 标签: 前奏曲 背景 结构 演奏
  • 简介:摘要作品《音画练习曲op.33之8》是由俄罗斯作曲家诺夫与1911年创作完成,属于其音画练习曲系列作品的第七首,作品给人以平缓,宁静及哀愁的曲调。这首作品创作于诺夫音乐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除创作音画练习曲之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前奏曲。本文主要从作品及作者的分析、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演奏分析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 标签: 音画练习曲 简析 曲式 演奏
  • 简介:诺夫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升g小调前奏曲》是其成名之作。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演奏经历,细致地对演奏难点进行诠释,为更完美地演奏与教授这首钢琴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前奏曲 创作背景 音乐特征 音乐分析 演奏难点分析
  • 简介:1909年4月,谢尔盖·诺夫于德累斯顿完成了他的交响诗《死之岛》,这时他的音乐创作正处于黄金时代,此前他刚刚创作了具有恢弘气度的第二交响曲。《死之岛》为作曲家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诗(最早的一篇现已散失)的最后一部,它延展了第二交响曲的气势和内在的热力,其简洁的结构仿佛一个大漩涡,把听者吸附进死亡的深渊,最终越陷越深且难以自拔,但中间进发出来的憧憬与眷顾,却使冗长的恐惧获得化解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曲 交响诗 音乐创作 作曲家 黄金时代
  • 简介:诺夫被视作俄罗斯音乐艺术中描绘风景主题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他的作品与画家列维坦及诗人布宁作品中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挖掘其音乐作品中对风景描写的更深层意义:一方面人类情感与自然融合的和谐;另一方面,当自然无力治愈灵魂的阴暗而造成两者的分割对立。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 俄罗斯音乐 音乐艺术 风景形象 意义功能 印象主义的特点
  • 简介:本文对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钢琴演奏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分析了音乐与弹奏技术的关系,专注于音乐的整个戏剧与情绪内容,引发对新的声音追求,解析了所有的表现与表情记号,阐明了演奏的方法论。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演奏 技法 诠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诺夫四首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发现协奏曲的曲式结构,并不是简单地沿袭传统的曲式结构,在曲式结构的规范化、变体性和边缘性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胜 钢琴协奏曲 典型化 变体 边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