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3年3月,我与重庆《扫荡报》战地特派员张建心(浦江)同行,由重庆来到鄂西的重镇恩施,担任《武汉日报》采访部记者。当时,恩施既是湖北省的战时省会,又是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驻地,肩负拱卫陪都重庆门户的重任,是鄂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重要地区。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同当地党政军机关、学校、团体都有所接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情况。现就回忆所及,将我亲身的经历和见闻叙述如下。设在恩施的党政军机构1938年秋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逐次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的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把洞庭湖地区及湘西
简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应对战时财政危机,达成“节约救国”和“节约建国”的诉求,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节约运动。193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经国民参政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节约运动计划大纲》,提出以节约运动增强抗战力量,并为现代国家构建积蓄资本。战时节约运动以节约建国储蓄运动为中心,依托“四行二局”和各级储蓄机构以及党政军系统,国民政府在运动中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都市到乡村、从国内到海外的节约储蓄网,向民间社会和海外广泛吸纳资金。作为一场全民动员运动,节约运动得到社会民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并取得不小的经济成效。但由于国民政府难以控制国统区的物价膨胀,加之推行方式的不当,使节约运动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