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方法此次调查对象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感冒患者30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针对患者的一般病情、处方中用药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处方信息、不良反应及药理成份分布。结果在3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12.50%,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占10.00%,药物使用不对症占1.67%;出现不良反应为9.67%,其中胃部不适者51.72%,过敏者35.58%,血压升高或心跳加快者27.59%,恶心呕吐者31.03%;300张处方中涉及的抗感冒药物包括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咖酚伪麻片、复方氨酚伪麻片、氨咖黄敏溶液等。结论抗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使用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滥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日常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感冒门诊接诊的752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开具的752张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752张处方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62张,占全部处方的8.3%,其中不规范处方38张(5.0%),不适宜处方15张(2.1%),超常处方9张(1.2%);且通过随访发现,不合理用药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31例,发生率为50%。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单一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结论临床上对于感冒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诊断以及用药,对不同特诊的感冒类型进行特殊用药,不能盲目的使用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目的:了解60例口服抗糖尿病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上报60例相关ADR,对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给药时间、涉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ADR患者中,年龄〉56岁者的发生率为63.33%(38/60),45~≤56岁者为36.67%(22/60);18例(30.00%)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DR,然后依次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16例(26.67%)、慢性肾功能不全15例(25.00%)、糖尿病性血管性疾病11例(18.33%);ADR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为常见(25例,占41.67%);ADR发生时间以用药1~7d最多(39例,占65.00%);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双胍类(29例,48.33%)。结论:抗糖尿病药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及早发现ADR,及早处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相关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具抗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进行药理分析以及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常用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囊括“收缩热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等6大类。在这370例处方中经过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50张(13.5%),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8张(10.27%),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8张(2.16%),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抗感冒药物成分很复杂,增强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抗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感冒患者抗感冒药物处方420份,分析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98张,占23.3%。其中,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60张,占14.3%;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38张,占9.0%。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发生率高于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双扑伪麻分散片,占50.7%(213/420),其次为复方锌布颗粒,占29.0%(122/420),愈酚甲麻那敏颗粒占12.9%(54/420),酚麻美敏口服液占3.8%(16/420),复方氨酚烷胺片占3.3%(14/420),酚氨咖敏片占0.2%(1/420)。涉及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包括:解热解痛类、收缩血管类、抗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及其他类。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物时,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具处方,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