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主体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体性存在内在契合。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反客为主,攫取了人的主体性,成为吞噬和控制一切非资本之物的霸权,并最终导致“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状态。主体形而上学通过确立资本的主体地位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对人的统治。马克思通过理论和经济层面的双重主体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体性的虚幻性.把人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寻求的人的解放之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采取了社会历史批判方式.不仅对主体性的“副本”进行批判,还对主体性的“原本”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维度.彰显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意义。
简介:郭沫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处于国统区的特殊工作环境,带着一定现实针对性和主观好恶色彩完成韩非子思想研究的。他对韩非综合先秦法家“法”“术”“势”思想,且杂取诸子百家思想成分以完成古代法家思想体系构建的功绩,几乎全盘否定,是不够客观公允的。梳理郭沫若韩非子批判的认识评价过程,透视其中的复杂背景原因及其教训,对于今天学术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简介:"机械的"和"有机的",它们是目的论批判所借助的一种重要的思考媒介,是参照目的原因性的"远距离类比"。目的原因性是倚赖目的论判断力这一认识机能的,归根到底是不考虑任何经验性的自然规律而只通过理性才可能。由于整个现象界都可通过机械作用而生成出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康德只有假定或引入物自体并配以智性直观的可能世界,才能给有机体和目的因果性提供彻底的可能性。合目的性原则作为一种理性批判原则,对于辨别合目的性或者目的论的滥用和弃用的形态仍然有借鉴意义;但康德把自然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人的主观性状的形式方面,可能也错过了以感性为出发点的一种目的论的方向。
简介:学习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这三部党纲的不同态度和启示;二是领会《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重点和亮点,重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特征、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按劳分配,亮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阐释《哥达纲领批判》还要联系学习其他经典著作,主要有恩格斯的两份文献、《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与革命》。此外,学习《哥达纲领批判》还要把握好围绕这一经典著作展开讨论的三个问题: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有几个阶段、过渡时期问题上的三种观点和国家消亡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简介:针对物权法定原则的经济分析模型主要有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最优标准化理论模型、证明理论模型三种,其他的经济分析理论基本上都是对这三种模型的改良与批判。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本身虽然是正确的,但它并不能妥善地解释物权法定原则;最优标准化理论模型则存在较严重的瑕疵,因为物权类型的最优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这一理论延伸出来的改良论也是站不住脚的。真正能够妥善解释物权法定原则的只有证明理论模型,因为某一种权利是否应该被认定为物权,是否为之建立登记制度,必须对其进行"成本—效益"衡量,而不能交由当事人任意决定。对于具备外观表征的权利,放开物权自由创设,虽然可能造成不效率,但并不会太明显,因此在公示制度完善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