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是被中国文学史将其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合称为双璧的佳作。作者虽然于1917年的二三个月时间内将其一气呵成,但其思想酝酿却早在写作《红楼梦评论》时已经开始,也可以说,《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长期学术准备的一项硕果。于今重读,仍能获益匪浅。
简介:本期所载《运用艺术的魔棍》,虽不能算锦绣篇什,却也不乏精到的思虑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它们或探寻戏剧艺术的发展脉络;或予测戏剧之未来,或抒独到的一孔之见;焦思忧虑,溢予言表;从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看得出来是挚着于戏剧的现实的,是为社会主义戏剧的繁荣而忧思、寻觅、操劳着的。
简介:曲谱是古典戏曲文献学的重要位、正衬、末句等多种参数的格律规范。多深层问题。撰谱人在曲谱的序跋、凡验和习曲心得,蕴藏许多曲体文学的真范畴、流派、论争以及重要历史事件,都关键词:传统曲谱传奇填词制曲遗产,是散曲、剧曲等曲体文学有关宫调、句格、字格、字声、韵兼具曲目、曲选、曲品、曲论的特殊作用,旁涉到戏曲批评的诸例、总论、注解、夹批、评点、疏证及相关尺牍中阐述的制谱经知灼见和传奇创作的体制方法。而涉及到的戏曲概念、术语、和明清传奇发展史和重要剧作家有重要关联。
简介: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与“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介:继舞台传播、影视传播之后,传统戏曲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扩大了戏曲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同时,新媒体将与戏曲融合产生“新媒体戏曲”,它的发展模式可以参考电子音乐,让虚拟戏曲演员用计算机合成的“电子唱腔”表演戏曲剧目。
简介:王爱爱1940年出生,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晋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王爱爱主工青衣,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爱爱腔',被誉为'晋剧皇后'。代表剧目有《打金枝》《算粮》《教子》《金水桥》《三上桃峰》等。
简介: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地方戏曲,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方戏曲的传播与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对其传承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简介: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简介: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群星闪烁,江西的戏剧艺术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尤其是赣剧和采茶戏这两大地方代表剧种,曾多次获得过国家大奖,有不少名家和名剧名段,老一辈的戏剧艺术家也如数家珍,不少演员都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他们为江西的戏曲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但在戏曲不大景气的状况下,表演艺术人才的缺少令人担忧,戏曲被重视的程度不够,从而学习舞台戏曲表演的人员也相对
简介:山西戏曲剧种丰富,戏曲创作繁荣,在中国的戏曲剧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次在北京能举办这样一次研讨会,从学术层面上对山西戏曲的传承以及革新发展乃至流派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山西省戏曲四大梆子代表人物王爱爱、宋转转、武俊英、张爱珍四位表演艺术家各有自己的特点,王爱爱传统基础扎实,演唱韵味十足;宋转转敢于突破创新,博采众长;武俊英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张爱珍唱腔悠远绵长,贴近观众,新意十
简介:上海正在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她将为人们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而那些在小剧场里发生的事情,演绎着这座城市的表情,传达着她的体温,热情洋溢地昭示着这里的一切。亚太演艺之都的空间布局已轮廓初现,内容产业的结构开掘也日益深入。浸润于这样的时代景象中,小剧场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和生活方式,正浪漫地显示出上海在通达全球卓越城市的道路上洋溢着的热情和温度。
简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视等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将传播全面带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戏曲艺术与现代传媒必将不断走向融合。移动新媒体具有娱乐性、定制性、互动性、碎片化四方面特征。利用最新的移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戏曲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是当代戏曲艺术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简介:摘要:作为中华民族宝贵传统艺术之一的戏曲,具有丰富内涵和优美旋律,其艺术价值极高。戏曲艺术在各个时代中都换发勃勃生机,借助大众媒体,它得到大力传播,同时具有较强生命活力,戏曲对人们的影响受到戏曲传播程度影响。戏曲的群众基础比较强,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对全新传播方式的应用,有利于深度拓展其文化内涵,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赢得人们青睐,将其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戏曲艺术获得长远发展。
简介:
简介: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密切相关。当今中国的戏曲批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官方主导的戏曲生态中的批评,这种批评事实上成为了戏曲创作、演出的附属品,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一类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戏曲批评,人人均可参与,自由灵活且富生气。这两类戏曲批评折射出戏曲生态的现状,并促使戏曲生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的研究若涉及戏曲与电视的关系时,会面临一个问题:该项研究的对象究竟是"戏曲电视"还是"电视戏曲",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据资料记载,"电视戏曲"一词大约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
简介:中国电影与中国的戏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都是与戏曲分不开的。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一天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生死恨》。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彩色片是1954年拍摄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简介: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认真梳理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有关戏曲创作的言论,全面论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文化视野开阔,著述理论架构稳称,材料丰赡,新见迭出。
简介:晚清学者管庭芬的《湘芷日谱》稿本现存于浙江图书馆,已被整理为《管庭芬日记》刊行。日记记载了大量戏曲序跋、题词,包括许树棠《辅骗裘》传奇自序、管庭芬为许树棠《凤求凰》传奇题词、管庭芬《题〈桃花扇〉长歌》、管庭芬题吴兴负珊恨人《未了缘》传奇、管庭芬为严保庸《盂兰梦》题词、管庭芬友人为《南唐杂剧》题词、管庭芬《重订曲海总目》后序。这些序跋题词多数未见于戏曲著录,因此具有独特的戏曲文献价值。
《宋元戏曲考》的新义及给当代中国戏曲的启示
运用艺术的魔棍创造戏曲新程式
传统曲谱与戏曲关系研究的新思考
近代戏曲教育的“除旧”与“布新”
中国戏曲的新媒体化刍议
山西戏曲“新流派”创造经验研讨会
新媒体时代地方戏曲的发展探析
改良戏曲寻常事,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
新的文艺春天·培养江西戏曲青年演员之我见
关于山西戏曲“新流派”的一点思考
寻找中国戏曲新的打开方式——兼谈小剧场戏曲节的上海逻辑
传统戏曲传播的新途径:移动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戏曲艺术传播传承途径探究
戏曲理论与戏曲思维
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
戏曲表演与戏曲舞蹈
“电视戏曲”还是“戏曲电视”
戏曲与戏曲电影——兼谈戏曲电视剧
体大思精 探原扬新——《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简论
《管庭芬日记》所载新见戏曲序跋题词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