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和对ICU患者护理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入住ICU病房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的总结调查,入住ICU病房的患者发生感染者270例,对27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的270例患者有以下几个特征,患者机体创伤过大,治疗前体质较差,进行较多侵入性操作以及大量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且ICU患者发生的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的感染等,手术患者会出现切口感染。结论加强对ICU患者的抗感染护理,操作要进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比如合理营养抗生素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561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产妇368例,统计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61例分娩的产妇中剖宫产术368例,占65.8%,其中发现术后切口感染39例,感染率为10.6%;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体重指数(BMI)、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发生率、检查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6±2.23)kg/m2、46.15%、12.82%、(4.2±1.0)次、(86.52±8.98)min、(350±12)ml,显著高于非切口感染剖宫产产妇的(21.52±1.59)kg/m2、13.68%、12.16%、(2.1±1.2)次、(50.03±4.21)min和(250±20)ml(P<0.05或P<0.01),而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02.33±10.18)g/L,显著低于非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的(109.66±11.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BMI、是否胎膜早破和羊水污染、检查次数、血红蛋白的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相关因素的防护有助于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院内感染易感部位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院内感染例数及易感部位,及患者出院时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5.4%,感染例次率为8.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9.4%和29.0%,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1.4%(85/93),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55.9%(52/93),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不同层次学历的100名护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带教,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模式,给予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出科前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对比分析两组护生对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效果。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理论知识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PBL教学方法的评价效果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实习护生带教中,能够激发实习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护生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防控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毒隔离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感染防控效果。方法以2014年0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加强消毒隔离管理为界,选取实施前35例患儿编为对照组,实施后35例患儿编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感染情况、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家长总满意率分别为2.9%、97.1%,对照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家长总满意率分别为22.9%、77.1%,相比下两组差异显著,差异运用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可有效预防与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且提升了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高,适合在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