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简介:美国认知与发展障碍学会对智能障碍采用智力与适应行为双向度评量。美国学者对适应行为的定义和适应行为内涵的分类也各有千秋,其中1974年Nihira等人的《适应行为量表》、1984年Sparrow等人的《文兰适应行为量表》是适应行为研究中两项重要成果,影响广泛。台湾在适应行为研究方面也有一系列研究工作,如于1986修订《适应行为量表》为中文版、于2004年修订《文兰适应行为量表》为中文版;徐享良则于1994自行编制"中华适应行为量表",后于2004及2012两次修订该量表。第二次修订"中华适应行为量表"项目旨在深化适应行为因素结构之研究、适应行为发展与幼儿发展需求、增加适应行为之社会效度、满足评分者间一致性之信度需求等。在智能障碍教育上,
简介:摘要后悔是行为决策前后都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根据心理学的定义,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消极情感。当个体意识到或者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的行为,将产生更好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后悔情感。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后悔还可能作为一种预期情绪,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到最终的行为决策。这里将从后悔的概念出发,以预期后悔与体验后悔为重点,梳理行为决策中的后悔的研究方法,并评述目前学术界关于后悔的理论模型。
简介:社会情绪指在社会交互中产生、并对人的社会行为或倾向产生影响的情绪反应,如内疚、感激和嫉妒。因其与道德行为、社会合作和群体决策等领域的密切联系,社会情绪一直是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长久以来并不为人所知。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际互动范式与脑成像的结合,社会情绪的神经机制逐渐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热门主题。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社会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尝试提出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合神经科学手段(如脑成像、脑损伤等)和计算模型(如强化学习),揭示复杂社会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神经和计算基础。
简介:摘要:在当代畜牧业,断奶造成了两种极端不同状态之间的突然转变,给仔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包括营养的(从母乳到固体饲料),环境的(温度和猪舍的其他环境因素),群体的(离开母猪,转至仔猪群)和物理的(如运输)挑战。因此,断奶导致适应过程“严重缩水”,在行为和神经内分泌上都是如此。早期断奶的后果更加严重。尽管相关的数据还比较少,有关行为和生物指标表明,仔猪福利在断奶后的适应过程中大打折扣。实验数据表明,母乳到固体饲料的转变引起了断奶后的厌食或营养缺乏症,这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们已经开发出新的实验方法,用来研究应激性激素(皮质醇和儿茶酚胺)引起排尿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行为和生产特征的变化。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调节断奶过程,优化生产效率和保障动物福利都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