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英夫西单抗(IFX)治疗儿童克罗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30例经传统药物、肠内营养治疗后未能完全缓解或对药物不耐受的活动性CD患儿应用IFX治疗的疗效,评估儿童克罗病活动指数(PCDAI)、血生化指标、黏膜愈合情况、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30例处于活动期的CD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63±4.76)岁。剔除3例注射未满3次的患儿、1例失访患儿,26例患儿纳入疗效研究,IFX治疗第1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61.5%和84.6%,21例患儿第30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71.4%和85.7%,15例患儿第54周临床缓解率和应答率分别为86.7%和93.3%。使用IFX诱导治疗第14周,与治疗前比较,患儿PCDAI评分[(9.56±8.05)分比(29.02±10.86)分]显著下降(t=7.339,P<0.05),红细胞沉降率[(15.54±10.26) mm/1 h比(33.77±21.30) mm/1 h] 、C反应蛋白[(4.79±12.94) mg/L比(16.33±23.43) mg/L]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2、1.993,均P<0.05);血红蛋白[(126.27±16.51) g/L比(110.58±16.45) g/L]、红细胞比容[(37.03±3.95)%比(33.52±4.32)%]、白蛋白水平[(42.30±3.03) g/L比(37.13±5.68) g/L]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8、-3.060、-4.009,均P<0.05)。IFX治疗后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身体质量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X在控制活动性CD患儿炎症反应、诱导临床缓解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英夫利西单抗 克罗恩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英夫西单抗治疗克罗病的输注护理管理中,采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英夫西单抗治疗克罗病的输注护理管理收治的20例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细节护理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输液室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中英夫西单抗治疗克罗病的输注护理管理的各项指标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显著增强英夫西单抗治疗克罗病的输注护理管理的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改善,令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 标签: 护患沟通 健康教育 英夫利西单抗 克罗恩病 输注护理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英夫西单抗(IFX)治疗儿童克罗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儿科、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区儿科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接受IFX治疗的86例克罗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评估IFX疗效,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年龄、临床特征、疾病行为及合并用药等因素对IFX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86例克罗病患儿中男50例、女36例,首次IFX治疗年龄为12.0(7.1,13.6)岁,随访时间为94.1(47.8,185.5)周。疗效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期临床应答率为97%(79/81),缓解率为74%(60/81);维持缓解期临床应答率为75%(51/68),缓解率为68%(46/68)。患儿IFX治疗第34周儿童克罗病活动指数(PCDAI)[5(0,10)比36(26,45)分]、C反应蛋白[3(1,8)比8(3,31)mg/L]、红细胞沉降率[10(6,10)比35(20,50)mm/1 h]、血小板计数[(327±107)×109比(438±159)×109/L]、白蛋白[(37±6)比(30±6)g/L]、血红蛋白[(116±16)比(103±18)g/L]、体重Z值(-0.5±1.2比-1.0±0.9)、贫血比例[29%(20/68)比75%(51/68)]、肛周病变愈合比例(13/21比0)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IFX治疗至34周有25%(17/68)患儿发生继发性失应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DAI>30分与继发性失应答正相关(OR=3.823,95%CI 1.015~15.328,P=0.048),合并硫唑嘌呤有利于IFX持续有效(OR=0.440,95%CI 0.106~1.033,P=0.044)。IFX输液反应发生率为17%(15/86),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为42%(36/8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岁是发生输液反应的高危因素(χ²=6.556,P=0.010),合并使用激素(χ²=5.230,P=0.022)可能会增加感染发生。结论IFX对儿童克罗病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减少继发性失应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治疗期间需警惕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 标签: 儿童 Crohn病 治疗结果
  • 作者: 朱凌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8-09
  • 出处:《中国教工》2021年21期
  • 机构:身份证号:4103021990100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鲁肽联合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片联合地特胰岛素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拉鲁肽联合格列净及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瘦素、脂联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变化,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HbAlc、2hPG、BMI均降低,且观察组[(7.89±1.02)mmol/L、(8.10±1.25)%、(11.10±1.59)mmol/L、(23.18±2.19)kg/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88±1.27)mmol/L、(11.20±1.85)%、(13.67±2.01)mmol/L、(27.80±2.51)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927,t2=12.418,t3=8.969,t4=12.405,均P<0.001);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均降低,且观察组[(51.19±3.19)pg/L、(2.14±0.31)mg/L、(4.07±0.67)p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2.18±4.10)pg/L、(3.66±0.58)mg/L、(5.96±0.81)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922,t2=20.672,t3=8.969,均P<0.001);治疗后,两组瘦素、vaspin均降低,且观察组[(5.48±0.94)μg/L、(1.62±0.37)μg/L]均低于对照组[(6.59±0.82)μg/L、(1.99±0.52)μg/L],而脂联素升高,观察组[(7.13±1.52)mg/L]高于对照组[(5.12±0.8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59,t2=10.323,t3=5.185,均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拉鲁肽联合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体质量,减轻炎性反应,进一步调节血清vaspin、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症 血糖 炎症趋化因子类 脂联素 瘦素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利拉鲁肽 恩格列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活动期克罗病患者的治疗中,英夫昔单抗和中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收治的100例活动期克罗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参照组给予英夫昔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安肠愈疡汤)治疗,观察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4+/CD8+)变化,同时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和研究组对比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显示研究组明显更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克罗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至今尚未明确发病原因,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及感染相关。该疾病会累及小肠和结肠,通常难以治愈,有较高的复发概率,现阶段临床中没有单独一个指标可以明确诊断出克罗病,需结合组织学、内经外观、外科表现、放射学、血清学及患者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且该疾病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多种疾病具有相似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克罗病的病例鉴别诊断,以供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治疗10个月,因血糖抑制不佳,将伏格列波糖换为阿卡波糖,2 d后又换为格列净(10 mg口服、1次/d)。次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 h后(第2次服用格列净4 h后),患者胸腹部出现散在红色风团样皮疹伴瘙痒,继之眼睑水肿。考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过敏,予氯雷他定和西替嗪,皮疹逐渐消退,但皮肤瘙痒加重,且躯干、上肢逐渐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格列净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停用格列净,加用非索非那定和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因患者病情需要,3 d后再次使用格列净,用药9 d后患者再次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用格列净,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未再出现。考虑患者的皮肤过敏反应与格列净相关可能性大。

  • 标签: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过敏反应 药疹 恩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新发克罗病(EOCD)的确诊年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同期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华东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诊断明确的新发克罗病(CD)患者181例纳入研究。以蒙特尔CD分类标准,确诊年龄A1≤16岁、A2 >16~40岁、A3 > 40岁为基础,A3进一步细分为>40~59岁(新A3)和≥60岁(A4)2个年龄组。结果调查期间,CD总发病率37.90/10万,总患病率142.79/10万。181例新发CD患者中,确诊年龄(A)≤16岁(A1)4例(2.2%),>16~40岁青壮(A2)60例(33.2%),>40~59岁壮年(新A3)63例(34.8%),≥60岁老年(A4)54例(29.8%)。其中>16~40岁发病以男性为主(51/9),>40~59岁男女比例趋于一致(32/31),≥60岁则女性高于男性(25/29)(P<0.0001)。EOCD组病变部位以回结肠型为主,占57.4%(P=0.0077)。肠梗阻发生率达42.6%(P=0.1942)。本研究接受肠镜检查的CD患者163例,其中,EOCD组SES-CD重度比例高达82.2%,高于>40~59岁组的51.7%(P=0.0187)。CD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占95.6%(173/181例),隐窝上皮炎性浸润66.3%(120/181),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45.3%(82/181)。EOCD组非干酪样肉芽肿达61.1%,高于>40~59岁和>16~40岁组(P=0.0318)。EOCD组患者无合并症率为1.9%,3、4和≥5种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14.8%、22.2%和24.1%(P<0.0001,P=0.0280,0.0141和0.0013),治疗以单用SASP为主,占42.6%(P=0.0038),手术占比24.1%(P=0.9598)。结论EOCD发病率及趋势与AOCD基本一致,呈波动性上升,女性发病高于男性。EOCD内镜下病变严重,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EOCD患者合并症多,治疗以药物SASP单用为主。

  • 标签: 克罗恩病 临床研究 蒙特利尔分类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克莱费尔特综合征的研究相对较少,青春期前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仅有10%的患儿确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患儿使用激素替代和多学科的共同治疗是有益的,可以改善认知和神经心理的发育,促进生殖器官更好的发育。本文总结了儿童克莱费尔特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学、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克罗病的疗效,以及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克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变类型、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前炎症和营养指标、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处理情况。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北京)》中克罗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蒙特尔分型进行克罗病分型,采用Clavien-Dindo标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蒙特尔分型为确诊年龄≤16岁(A1型)2例(1.6%),确诊年龄为17~40岁(A2型)66例(53.7%),确诊年龄>40岁(A3型)55例(44.7%);病变部位为回肠末端(L1)型52例(42.3%),结肠(L2)型20例(16.3%),回结肠(L3)型51例(41.5%);疾病行为为非狭窄非穿透(B1)型4例(3.3%),狭窄(B2)型87例(70.7%),穿透(B3)型32例(26.0%)。18例(14.6%)患者因完全性肠梗阻(10例)、消化道穿孔(5例)、消化道出血(2例)和直肠膀胱瘘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接受急诊手术,105例(85.4%)患者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接受择期手术治疗;行传统开腹手术51例(41.5%),腹腔镜手术72例(58.5%);19例(15.4%)患者接受临时性或永久性消化道造口手术。急诊手术患者术前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择期手术患者[(39.23±24.13) mg/L比(11.48±2.68) mg/L],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择期手术患者[(29.90±10.60) g/L比(38.38±8.30) g/L、(146.00±125.49) mg/L比(209.06±61.1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03、8.754、7.111,P均<0.01)。共23例(18.7%)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接受再次手术探查,评估为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4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6例;手术部位感染11例,均评估为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未观察到术中严重并发症,以及术中死亡或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3.2±1.4) d,开放流质饮食时间为(5.8±0.8) d,住院天数为(18.0±14.1) d,术后住院天数为(11.2±8.8) d。结论克罗病的治疗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的概念,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应在围手术期全程治疗、多学科参与、积极调节内环境的前提下审慎地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并针对炎症性肠病的手术难点进行规范化、针对性的处理。

  • 标签: Crohn病 外科治疗 腹腔镜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EN)是治疗克罗病(CD)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CD的发病机制不明,但CD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会出现一些显著的病理特征,如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过度炎症反应、肠黏膜损伤、肠系膜脂肪异常等。本综述探讨EN治疗CD的作用机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EN在改变CD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从而促进CD的临床管理。

  • 标签: 肠内营养 克罗恩病 肠道菌群 黏膜炎症 黏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