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严惩恐怖主义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煽动实施恐怖活动,但对于该罪名的立法表述较为概括,尤其在对作为本关键构成要件的煽动行为应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在煽动行为概念的认定上,煽动应指以劝说、鼓动、鼓励、敦促、诱惑、请求、命令、强迫、威胁等形式要求他人实施犯罪的行为;作为煽动目的的"恐怖活动"可适用《反恐法》中对该概念的界定。在对本中煽动行为成立犯罪认定的标准上,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了煽动的行为,同时应综合考虑一定的情节。在对煽动行为方式的认定上,在明确界定间接煽动的前提下应将间接煽动纳入到本中;此外,以言论为媒介的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犯罪要求以公开方式实施,而以出版物为媒介实施的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犯罪无须区分"公然"或"私人",一律构成犯罪。

  • 标签: 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煽动行为认定 恐怖主义 刑法修正案(九)
  • 简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猖獗,资助恐怖活动与洗钱在法律评价中不仅缺失了一环,而且用于资助的资产之合法性问题也有待研究与探讨。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资助行为 洗钱罪
  • 简介:准备实施恐怖活动将预备行为实行化,在扩大了恐怖活动犯罪的打击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境。在实行行为上,本对"恐怖活动"的界定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对"准备行为"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本保护的法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等因素;在兜底条款上,"其他准备"应归属于新增的《刑法》第120条之二;数形态上,应通过对行为的实质解释来进行一与数的划分。

  • 标签: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实行行为 兜底条款 罪数形态
  • 简介:而是规定了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我国刑法对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规定和有关国际公约对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及恐怖活动的组织犯罪的规定,只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 标签: 参加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组织 组织罪
  • 简介:我国刑法第291条之一对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规定较为笼统,入标准、加重量刑的标准均模糊,导致司法实务中对认定该的诸多问题产生分歧。本文对此加以具体分析和探讨,以供实践参考。

  • 标签: 实务研究 信息 传播 司法实务 标准
  • 简介:“被失踪”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权力在历史上的恶行。它不仅让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而且因受到威弥而产生反感

  • 标签: 恐怖行为 失踪 公权力
  • 简介:  行为人窃取财产的行为,即是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发现或知道了行为人的窃取行为,就是行为采取自认为不会被财物所有人、持有人当场发现的手段窃取财物

  • 标签: 盗窃罪行为 行为特征
  • 简介:虚假诉讼是虚构事实或证据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以获得他人财产或实现其他不法利益的行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元发展,虚假诉讼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日益猖獗,其社会危害之大不言而喻,因而应具有可罚性。由于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虚假诉讼,不仅导致了审判结果的不统一,而且引起了理论界对虚假诉讼行为定性的争论,因此刑法应增设“虚假诉讼”以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虚假诉讼”,并于2015年11月1日起生效。至此,刑法规定了虚假诉讼,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

  • 标签: 虚假诉讼 定性分析 犯罪构成
  • 简介:本文分析了刑法第133务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规定的缺陷,并在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将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分开单独立的构想。本文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构成进行了分析。在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构成交通肇事选逸后,“逃逸致死”就成为了交通肇事逃逸的结果加重犯。

  • 标签: 交通肇事逃逸罪
  • 简介:作为两种传统型的犯罪,刑法条文对抢劫与强奸的客观方面的规定都包含有“暴力、胁迫与其他手段”这三种行为方式,在刑法体系中作为两种侵犯不同客体的犯罪,虽法律条文字面表述相同,然考虑到因对客观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将会影响到罪与非、此与彼的界限问题,同时在司法实践运用中因具体案件的差异性仍会有所不同。故通过对两之间客观行为方式的异同的分析,进而对于法律条文的涵义作出符合其犯罪构成的解释,从而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罪刑的考量提供理论的指导与借鉴。

  • 标签: 抢劫罪 强奸罪 客观行为
  • 简介:在这个充满风险的时代,将"我想要炸某处"一律排除在恐怖信息之外,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质标准形式化,并不可取。爆炸的犯意表示虽然不可能构成爆炸,但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只要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表示出的犯罪意图是真实的,就属于虚假信息。但风险社会不应当成为草木皆兵的借口,导致模糊抽象的不安感、危惧感,并不等同于"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编造,是以自己或他人传播为目的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是将自己或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向特定或不特定人传播。无论是自编自传、还是既编又传,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当行为人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方式,编造、故意传播与该虚假危险物质相关的虚假恐怖信息时,属于法条竞合,应认定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

  • 标签: 虚假恐怖信息 犯意表示 编造 传播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将恐怖犯罪的预备行为作为实行行为予以规定,对其正当性的讨论将为我国当前刑事立法扩张的趋势提供依据。从风险刑法的角度看,对恐怖主义犯罪这种"当代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具有合理性。但不可否认,这一刑罚处罚前置的手段也可能成为过分扩大处罚范围的问题手段,有必要在司法适用和未来刑事立法上对其界限进行划定。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预备行为实行化 风险社会 抽象危险犯
  • 简介:任雪、赵晨熙在2011年6月15日《法制日报》撰文指出,近年来,行为艺术在国内悄然升温,各类行为艺术表演因其新奇性引得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一些大尺度暴露或者带有暴力色彩的行为艺术表演更是频频掀起争议风潮,行为艺术的法律边界屡屡成为热点话题。

  • 标签: 行为艺术 法律边界 边界模糊 色情 《法制日报》 艺术表演
  • 简介:中国足协的这种权力在性质上属于社会自治组织的社会权力与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的混合,属于政府管理社会的权力范围,对此不仅需要我国公共政策的改革与调整-理顺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构成受贿罪 行为构成 黑哨行为
  • 简介:专断医疗行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法益造成的侵害后果是其刑事可罚性的基础;专断医疗行为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专断医疗行为是彰显患者自我决定权的人格重大价值的要求。专断医疗行为侵害的主法益是患者的身体健康法益。患者的自我决定权是患者对自己身体健康法益的处分权,依托于身体健康权而存在。专断医疗行为应归属于侵害身体完整权和健康权的犯罪。

  • 标签: 专断医疗行为 医疗侵袭 患者自我决定权 身体完整权 刑事可罚性
  • 简介:侵占在刑法理论中属于只能由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构成的纯正的不作为犯,除了行为人的不作为的犯罪行为及产生其作为义务的先行行为,将本的犯罪行为限定为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两种不作为形态

  • 标签: 侵占罪行为 试论侵占罪
  • 简介:[案情)被告人高××.男,24岁,汉族.高中文化。湖北省房山县人。系湖北省十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实业开发总公司商品车发送公司汽车司机。因犯抢劫,于1991年7月20日经茌平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被告人高××于1991年5月19日1时许,驾驶湖北04——临0650号“东风”牌货车往沈阳送车,途经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农机加油站加油时。以先加油后付款的方法,骗得该站工作人员的信任,加汽油80公升(价值112元).而后假装到驾驶室拿钱.开车企图逃跑。该站工作人员尹××跑到车前阻拦,连喊停车.被告仍强行开车。尹便抓住汽车面罩,不让开车,但被告仍以低速前行,迫使尹倒退数米,尔后尹趴在保险杠上。被告高某将汽车开上公路,左右猛打方向盘.妄图将尹甩下,然后推四挡逃窜。行驶约450米,被交警队查获,尹方幸免,但手脚部受轻伤。

  • 标签: 行为 汽车司机 工作人员 被告人 汽车制造厂 人民检察院
  • 简介:单位)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收受回扣,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的行为①必须是发生在经济往来中,单位之间以合同形式规定卖方应给予买方多少回扣

  • 标签: 回扣行为 罪与非罪界限 行为罪与非罪
  • 简介:危险驾驶包括两种行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和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醉驾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醉酒驾驶行为,立法就推定危险状态已经存在,彰显的是行为无价值。我国刑法的醉驾归属于形式犯,而非实质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是具体的危险犯,突出的是结果无价值。

  • 标签: 醉驾 抽象危险犯 追逐竞驶 具体危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