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特异性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了解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生物特性以及不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之间的差别等相关知识,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以及常见几种感染相关疾病抗体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高危儿大多数可以发育为正常儿童,部分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和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等特异性高危儿,以及发育指标延迟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等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进行定期随访筛查,早期发现,尽早干预,可大大提高预后。母亲-婴儿事务处理课程、反应性及语前环境教学和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应对和照护特殊需要婴儿方案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已成国际共识,即培训家长,让家长掌握新生儿和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亲子互动技巧、早期干预方法和婴儿护理等基本技能。医师定期与家长互动可不断提高家长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力。目标-强化运动-丰富环境刺激方法对脑瘫高危儿预后效果好,早期强化行为干预和孤独症婴幼儿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预后效果最佳。脐血干细胞移植对28周前极早产儿进行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开始。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灶穿刺病理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70 例患者中显效患者 29 例,有效患者 36 例,无效患 5 例,其总有效率高达 92.86% ,对患者进行 5 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患者并未有复发的情况。 结论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所以在诊断中明确病理特点,保障确诊率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女性HPV感染率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克拉玛依市对21~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C2-HPV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任一结果检测阳性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高危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4 536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1.52%,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63%和27.88%(x2=42.081,P<0.01)。HPV感染率与年龄、族别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人群显著高于同年龄组汉族人群(P<0.05)。汉族女性感染高峰为24~30岁和41~45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女性感染高峰年龄分别为36~40岁和51~59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高,HR-HP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SIL与宫颈癌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人群的主导亚型为HPVl6、58、52、18、53,其中少数民族女性HPVl8、52型显著高于汉族人群(x2=5.98,P=0.04;x2=11.64,P<0.01)。少数民族人群中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率27.04%(43/159)显著高于汉族6.97%(27/387)(x2=13.84,P<0.01)。结论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且存在民族特异性,HPVl6、58、52、18、53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及汉族女性中常见的基因型别,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病变标本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
简介:摘要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AIT)包括皮下(subcutaneous allergen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sublingual allergen immunotherapy,SLIT)途径,具有影响疾病进程、诱导机体对过敏原的免疫耐受的作用。大量文献显示,AIT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不仅可以改善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提高结膜过敏反应阈值,而且具有长期疗效,但SCIT和SLIT都存在引发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的风险。当前AIT的主要缺陷是疗程长、患者的依从性不高,未来可尝试通过缩短疗程、改变给药方式来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全身反应更少的免疫治疗方式。(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22-227)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的NLBP患者8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悬吊组,每组40例。悬吊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在悬吊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疗效与复发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VAS、ODI评分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6±0.8)分、(17.2±2.6)分和10.0%(4/40例),悬吊组分别为(3.9±0.9)分、(19.3±3.2)分和27.5%(11/40例)。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组VAS、ODI评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悬吊训练组(P均<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 0~3分的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联合组均明显高于悬吊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晕针、断针、针孔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悬吊训练及腹针联合悬吊训练均能改善NLBP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但腹针联合悬吊训练疗效更佳,复发率降低,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对梅毒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70例,均采用ELISA及TPPA对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淋巴结穿刺液查见梅毒螺旋体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经淋巴结穿刺检查,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50例梅毒患者;经ELIS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TPPA单项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7例梅毒患者;经ELISA及TPPA联合检测,70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有49例梅毒患者;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高于ELISA单项检测及TPPA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ELISA与TPPA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ELISA单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12)。结论ELISA与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microRNA是一类具有非编码功能的RNA,在植物、病毒以及人类中广泛存在,其参与人体多个生理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microRNA能够与mRNA结合从而使mRNA酶降解,即可阻断相应蛋白的编码,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改变和影响。最近几年的发现表明,microRNA与众多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等密切相关。肺癌是具有高发病率、低治疗率、高致死率的一种肺癌,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表明,microRNA在肺癌疾病的诊断筛查等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本文分析了microRNA的产生机制,并对microRNA特异性表达对肺癌诊断及预后生物学标志物方法进行了认真分析探讨,这为microRNA在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