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视频介绍了鼻肠管建立的意义、鼻肠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患者准备)、鼻肠管置管前准备、鼻肠管置管方法与技巧、鼻肠管置管及喂养维护等内容,以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帮助医护工作者在肠内营养中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最佳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床旁连续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我院收治的 26 例危重症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并全部实施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与相关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过临床中治疗与护理, 26 例患者均转危为安并顺利康复出院,治疗 3d 、 5d 、 7d 后的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呈现连续下降趋势,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 危重症患者采取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措施,并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重状态,利于提高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急诊心脏彩超在危重症诊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43例心血管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床旁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及应用体会进行详细论述。结果 43例床旁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共检出心血管异常 35( 81.4%)例,其中三尖瓣反流 2例,肺动脉瓣反流 1例(其中 1例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所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关闭不全 3例,心包积液 4例,瓣膜性心脏病 2例,心血管介入手术后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3例,缺血性心脏病 3例(包括 1例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 5例(房间隔缺损 1例,室间隔缺损 1例,肺动脉瓣狭窄 1例及法洛氏四联症 1例),二尖瓣检索断裂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心脏血栓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例,胸腔纵膈肿瘤压迫心脏 2例,外伤性心脏破裂 2例。指导临时起搏器植入 1例,指导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 1例。
简介:摘要: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 HP)是一种吸附性的解毒装置,它将患者的血液引入人体外并经过血液灌流器,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剂,清除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1964年希腊学者 Yatzidis曾用药用碳做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从而证实了药用炭对肌酐、 尿酸、酚类、吲哚、胍类、水杨酸及巴比妥盐具有较强的吸附力。1966年张明瑞首次用白蛋白火棉胶半透膜包裹药用炭进行 HP,有效防止炭颗粒脱落,且血液相容性较好。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吸附材料及包裹材料有了极大的改进及发展。目前国内已生产多种类型血液灌流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此,血液灌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流程在提升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常规管理流程实施阶段,将行CBP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8年7~12月风险管理流程实施阶段,将行CBP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价比较,两组基础护理、仪器管理、护理安全评分平均分均高于90分,研究组各项评分分数更高,护理质量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64%,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流程能够显著提升CBP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研究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基于连续性血液净化医疗服务的风险管理流程立项,探析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中实施风险管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于本院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本院实施的连续性血液净化医疗措施患者共计70例,其中接收实施常规质量管理措施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实施风险管理流程措施的35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总占比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总占比8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组间数据分析表明干预组占据数据优势(P<0.05)。讨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干预期间实施风险管理流程控制措施,能够有效规范护理干预期间的相关措施规范程度,促进临床护理干预质量的提升,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使得而患者生理状态得到更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班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共1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7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钙以及血磷水平、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血钙以及血磷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以及血磷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血液透析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钙血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床边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脏器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降低;治疗组患者BUN(11.57±1.98)mmol/L、Cr(112.71±32.68)μmol/L、β2-MG(4.17±1.61)μg/ml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降低;治疗组患者CRP(157.69±14.29)mmol/L、IL-6(17.47±3.51)ng/L、PCT(0.63±0.18)n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CD3+(49.61±2.18)%、CD8+(39.51±4.17)%、CD4+(35.81±3.69)%、CD4+/CD8+(3.98±0.4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方法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提高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痛消退时间、血清淀粉酶(AMY)和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护理前后炎症指标(IL-6、IL-18)改善情况、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腹痛消退时间、AMY和CRP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炎性指标IL-6、IL-18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临床腹痛消退时间,促进AMY和CR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试验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SBAR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护士对交接班的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床旁交班时间较短,试验组的交接班效率与效力、促进患者参与、确保合作安全、增进护士合作与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评分较高,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护士在EICU患者交接班的耗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需要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72例,随机分组 n=36,两组应用相同治疗方案,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比较两组 SAS、 SDS评分,观察组评分更为理想;护理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患者在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HP串联HD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HD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障碍、关节痛及高血压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TH、Scr、BuN及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H、Scr、BuN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 60例尿毒症患者,均由我院 2017年 5月 ~2019年 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 3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 30例)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白蛋白( AP)及球蛋白( GP)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BUN、 Cr 、 AP 、 GP水平相当, p> 0.05,治疗后各组患者 BUN、 Cr 、 AP 、 GP水平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效果佳,患者肾功能改善,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 5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5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5.86% ,观察组优势明显; 对两组患者的 β2 微球蛋白、甲状腺素、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进行对比可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液临床指标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对尿毒症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值得在尿毒症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