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诱导缓解过程中,观察对比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诱导缓解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科首诊并初治的49例中低危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组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组的完全缓解率及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双诱导方案组与双诱导+蒽环类抗生素组对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方案与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柔红霉素方案相比,两者的完全缓解率无差异,但前者无蒽环类抗生素相关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临床依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亚砷酸 柔红霉素
  • 简介: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是肿瘤领域内少有的获得显著临床进展的癌症。只要在慢性期内及时发现并坚持药物治疗,“慢粒”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带癌生存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如何和癌“和谐相处”,无疑是每个“慢粒”患者最想了解的。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患者 病管理 恐惧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142例,分成实验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实验组进行针对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4%,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给予针对护理,效果良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减少,具有强烈的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细胞白血(AML)转化的风险,目前发现与SCN相关的异常基因有14种,ELANE是SCN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CSF3R突变,可导致SCN转化为AML。深入研究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该疾病诊治。本文就SCN患者的遗传学及表型多样,G-CSF对SCN的治疗作用及风险,SCN患者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突变影响G-CSF信号传导,CSF3R突变是SCN转化为急性白血的重要因素和了解SCN/AML转化机制有助于疾病诊治等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2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缓解(CR)率32.08%,总有效率47.79%;诱导期死亡率31.71%;伴MDS病史者占30.49%,其CR率低于无MDS病史者;伴淋系抗原表达者占39.02%,其CR率低于仅有髓系抗原表达者;CD34+者占42.68%,其CR率低于CD34-者的57.32%。结论通过分析急性细胞白血临床治疗资料,能够提高急性细胞白血的治疗水平,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 标签: 急性 髓细胞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与牙周炎的相关。方法:共选取102例研究对象:AML组49例,对照组53例,每组按年龄又分中年组和老年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Florida探针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余留牙数、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中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PLI、CRP及牙周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留牙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AML组的PD、CAL、BI、CRP明显高于对照组,NEUT、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PLI、余留牙数及牙周炎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牙周临床指标与相关血液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细胞白血与牙周炎关系密切,急性细胞白血患者的牙周状况更差。

  • 标签: 中老年 白血病 牙周炎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共6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随机分组并形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19/30),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可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微小残留的检测与临床效果,探索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建立逆转录用以检测APL患者的PML/RAR。结果RT-PCR方法敏感而可重复。治疗前APL患者的RT-PCR阳性率为90.63%(29/32),而维甲酸或化疗诱导完全缓解后MRD阳性率为43.75%(14/32)。MRD阳性可以作为缓解后预测APL患者复发的指标,且有助于减少复发。结论RT-PCR是检测APL患者的MRD和作为预测复发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DA)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化疗方案(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45.4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采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急性细胞白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出IC50值,按照浓度梯度用雷公藤甲素处理KG-1细胞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Bcl-2、β-catenin、p-AKT和AKT等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依赖,IC50值约为4nmmol/L,其还可诱导KG-1细胞凋亡。雷公藤甲素能够下调Bcl-2、β-catenin,p-AKT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雷公藤甲素诱导KG-1细胞的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β-catenin、p-AKT的下调有关。

  • 标签: 雷公藤甲素 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患者30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支持及化疗,症状缓解25例,平均生存期2~3年。结论白血经过精心治疗、有效护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DLP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分为VDCLP组(采取VDCLP方案)和VDLP组(采取VDLP方案)。对比(1)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2)两组治疗疗效。(3)两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免疫分型、治疗前基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差异(P>0.05);VDLP组治疗疗效优于VDCLP组,比较有差异(P<0.05);VDLP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于VDCLP组(P<0.05)。结论VD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效优于VDCLP方案,安全好。

  • 标签: VDLP VDCLP 急淋
  • 简介:摘要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一类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主要调节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难以清除的白血细胞克隆使治疗后的白血再发,最终导致预后不良。研究表明,NF-κB信号在多种白血细胞中,特别是白血细胞中持续活化。NF-κB抑制剂NF-κB抑制剂在治疗各类肿瘤包括白血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NF-&kappa B,白血病干细胞, NF-&kappa B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护理要点,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方法给予常规治疗,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病情缓解,增强生活的勇气,甚至长期存活。结论优质护理可改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90例新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血糖升高、胰腺炎、神经系统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有相同的疗效,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仍存在不良反应,需监测和及时干预。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医院感染的预防护理管理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护理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调查其对于治疗和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0.71%<42.86%)相对更低,而对于护理的满意率(92.86%>75%)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实施预防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髓系白血的凝血系统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报道一个案并复习既往报道病案分析CML病程中的凝血异常。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细胞可能释放促凝物,启动患者血凝及纤维溶解系统引起凝血异常,表现为出凝血异常。

  • 标签: 慢性髓系白血病 凝血功能异常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D二聚体 FDP
  • 简介: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