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艺术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中总有难以自处的困境,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无的放矢。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在学科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上左右摇摆,不能明确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是里德在其著作《通过艺术的教育》(EducationthroughArt)中的主题。不同于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里德认为艺术并非是在语言、逻辑能力获取之外的丰富性学习,他指出个体的独特性对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美育才能使个体的特性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中得以发展。在个性培养目标上教育与艺术的相合,艺术才更强化了自身的本质,教育则塑造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保护了不同气质个体的创造力。
简介:摘要综合艺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综合艺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和审美情操。并且要通过艺术的熏陶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内在品质和道德情操。由于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对于艺术的感悟能力却有着其过人之处,因此,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着很强的必要性。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重点谈一谈小学综合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简介:福柯在讲稿《什么是作者?》中主要论说了"作者"概念是以何种功能、方式与现代社会的运行体制相关的,即"作者"是怎样被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和命名的,它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发明中起到什么样的维系现有文化机制的作用。福柯否定了"作者"这一概念的自明性,他没有在纯文学的意义上分析"作者"问题,正如齐格尔所说,他将文学与作者问题提升到"自我批判"而不是内部批判的层次上。除此之外,福柯还在该文讨论了不同于文学作品"作者"的另一种"作者"概念,如科学的奠基者和"话语性的创始人",并明显将后者的位置置于前者之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是福柯意义上"话语性的创始人"。本文将结合福柯几本重要著作,论述福柯为何在上述讲稿中认为弗洛伊德是他所理解的"作者",即"话语性的创始人",以丰富我们对"作者"这一概念的认识。
简介:仪陇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是朱德、张思德的故乡,是“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故里和源头。“两德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弘扬“两德精神”,是广大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了弘扬“两德精神”,将仪陇打造成中国德乡,发挥其辐射效应,对策建议如下:要大力建设张思德培训学院和纪念馆,成立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联盟,把弘扬两德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起来,成立全国宗旨研究会、全国德文化研究中心、朱德军事战略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组织,倡议将每年9月8日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日。
简介: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项教学都出现了新面貌,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作文教学领域,教师也要更新作文观念。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由此看出,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应试作文模式,要更新作文观念,鼓励学生写有个性的、有创意的作文,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
简介:为官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问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领导干部从立德、修德、行德三个维度加强官德修养,这既是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更是涵养官德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