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7 年 3月至 2019年 5月 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胆总管结石发病概率的迅速增高,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几率的增大,术后残留结石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针对性地探究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治疗进展具有关键的临床研究意义。然而,对于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规范性研究开展较少,其治疗机制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通过阐述治疗术后残留结石的三种内镜处理方式,即胆道镜处理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十二指肠镜处理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以及腹腔镜再处理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进而探究三种内镜处理方式在胆总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研究进展,为改善临床中残留结石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术后 残留结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来院接受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 60例患者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为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耗时、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失血量、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在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术前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的 CD3+、 CD4+及 CD4+ /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67%,组间差异显著( c2=4.710, 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且能够提升细胞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8—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或Ⅰ期缝合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Ⅰ期缝合者68例,置T形管引流者6例。行Ⅰ期缝合者的手术时间(88.1±29.9)min、术后住院时间(3.9±1.5)d、住院费用(29 578±1 072)元,短于T形管引流者的手术时间(144.2±30.7)min、术后住院时间(7.2±3.8)d及低于其住院费用(37 468±2 844)元(均P<0.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胆管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优于T形管引流,但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适应指征,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Ⅰ期缝合 T形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为常规组,采取双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1年后的结石复发率及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1年后的结石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常规组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患者1年后的结石残留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双镜 微创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比较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手术和开腹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76 例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各有 38 例 。 组患者 行手术,开腹组患者行 开腹手术。比较两 组患者的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胆总管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开腹组患者比较,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26% ,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的 2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并患者,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腹腔镜胆囊切除可取得与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 管引流相同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PTCSL)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2.7岁。依据治疗式分为PTCSL组(n=76)和LD组(n=56),分别行相关手术。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以及术后1个月结石复发、慢性胆管炎、胆管积气。结果PTCSL组上腹部手术史、合并胆道感染比例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中64例患者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9例因结石残留再次经窦道胆道镜取石,3例因穿刺失败中转为LD或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9.2%,14/73)。LD组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46例,8例因结石残留再次胆道镜取石(最终残留1例),2例因中解剖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20.4%,11/54)。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最终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手术时间(156±60)min,明显短于LD组(2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慢性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CL组患者胆管积气发生率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L和LD一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特别适合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复发、胆道严重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取石组(EPBP组,n=30)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组(ESBD组,n=30)。比较经内镜取石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取石率、碎石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中及术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EPBD组和ESBD组取石时间[(8.5±2.4)min比(7.8±2.1)min, P=0.14]、X线暴露时间[(21.8±5.2)min比(19.7±6.3) min, P=0.1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取完结石,无需要碎石器病例。两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为(6.67%,2/30)。EPBD组和ESBD组中出血率[3.33%(1/30)比10.00%(3/30),P=0.042]、术后出血率[0比3.33%(1/30),P=0.0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不同的手术方法应用于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03-2020.08来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的46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胆总管T管引流,实验组予以胆总管一期缝合,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实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胆总管一期缝合对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治疗干预,所得治疗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胆总管结石病、胆总管结石、T管引流、T管、鼻胆管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管、ENBD引流,cholelithiasis,common bile duct stone,jaundice,obstructive,Jaundice,gallstone,T-tube drainage,T-tube,t-tube,biliary tract drainge,drainge tube,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drainage,nasobiliary tube,endoscopic drainage tubes,endoscopic drainage tube,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9年5月。纳入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治疗过程中留置鼻胆管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高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LCBDE联合术前、中行鼻胆管引流设为鼻胆管引流组,LCBDE联合术后行T管引流设为T管引流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费用、手术失败率、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表示。采用I2和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异质性,若I2≤50%或P>0.10时,认为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I2>50%且P≤0.10时,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分析计量资料时,纳入RCT>4篇,进行亚组分析。纳入RCT≤4篇,同时分析NRCT。分析计数资料时,RCT与NRCT合并分析。纳入研究≥10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10篇则不检验。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共26篇,包括9篇RCT,4篇半随机化研究和13篇病例对照研究。半随机化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纳入NRCT。累计样本量2 098例,其中鼻胆管引流组1 114例,T管引流组9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术后住院时间: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53,95%CI为-8.64~-4.43,P<0.05),9篇RCT进一步亚组分析,无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88,95%CI为-8.32~-3.45,P<0.05);伴胆总管结石急性并发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77,95%CI为-12.39~-5.15,P<0.05)。②带管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6.01,95%CI为-83.64~-8.37,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4.05,95%CI为-32.93~-15.18,P<0.05)。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80,95%CI为-31.11~-4.48,P<0.05);NRCT中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64,95%CI为-10.16~-1.12,P<0.05)。④术后胆瘘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为0.28~0.89,P<0.05)。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为0.17~0.73,P<0.05)。(3)发表偏倚分析。对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瘘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15篇纳入文献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结果显示:以术后胆瘘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各点大致分布在倒置漏斗内,对称性尚可,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结论对于内镜不能取石,LCBDE联合鼻胆管引流与联合T管引流比较,前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胆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 鼻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治疗,对照组则行传统剖腹手术治疗。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取石能够有效帮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手术方案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间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 LC+LCBDE组和传统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第二天)、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90例患者,其中LC+LCBDE组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2018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四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者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临床效果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结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stone treat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after primary suture. Methods Selected from 2010 to 2013 of 30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in our hospital,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for 4 hole method of operation, T tube, peritoneal drainage after surgery,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retained into and interrupted suture of common bile duc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elected by the B ultrasound or MRI cholangiograph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patients after lithotomy sutur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recovery time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 Conclusion Adaptive grasp prerequisite license in 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with primary suture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y; Common bile duct; Lithotomy; Primary suture;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随着腹腔镜以及胆道镜领域设备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成为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术方式 [1],不过传统上的切开术后要留置 T管,这就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创伤及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及心理负担。我院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之后 [2],为了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在切开取石后对患者进行一期缝合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2018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其中男 17例,女 13例,患者年龄 32~ 67岁,平均 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对照组行 4孔法手术,术后留置 T管、腹腔引流管,腹腔镜直视下留置入胆总管并间断缝合胆总管,观察组则选取经 B超或 MRI胆管造影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的患者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并且胆总管直径 >1.0 cm,确认患者胆道的下端通畅,无括约肌病变,同时胆总管内壁没有显著糜烂以及水肿等炎症表现,排除结石复发以及有胆道手术病史患者 [3]。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常规的 B超、 X线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必要时行 CT胆管造影或者 MRI胆管造影等方面的检查。患者于术前 2 h静脉应用抗生素以作预防。     1.2.2手方法 对照组患者切开的胆总管置入 T 管后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注水试验证实无胆漏, 切除胆囊并于右锁骨中线 Trocar孔处引出 T管,冲洗腹腔,温氏孔旁放置引流管经腋前线 Trocar孔处引出 [4]。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四孔法操作(封三图 7),患者取头高足低位,解剖、显露胆囊三角后,予游离、夹闭、离断胆囊动脉,游离胆囊管,近端夹闭,但不离断,助手牵拉胆囊底至前上方以显露胆总管,于距十二指肠上缘约 1~ 2 cm[5],避开左右肝管汇合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约 1.0~ 1.5 cm,切口附近的结石 [6]可通过钝头钳轻轻挤压胆总管将其推出胆总管,或借助胆道镜经此开口插入,探查整个胆道,明确结石数目、位置,通过网篮、盐水冲洗等方法取出结石。后胆道镜向胆总管下方及上方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探查,证实结石已取尽、肝内外胆管无结石残留、胆道远端通畅、 Vater 壶腹无狭窄、观察 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 [7],即行一期胆道缝合。用可吸收缝线在腔镜下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切口。检查无胆漏,再常规切除胆囊,严密止血后吸尽腹腔残留液体,并常规于胆总管旁置引流管 1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腹腔镜与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n=41),B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n=46),C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n=47)。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以(±s)描述,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术后结石复发、胆总管狭窄等采用χ2检验;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组患者的中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B两组(P<0.05), A组与B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低于A组(24.4%)、B组(19.6%)患者(P<0.05)。术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与胆总管狭窄率均为(0.0%)明显低于A组(12.2%,9.8%)与B组(13.0%,8.7% ),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C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该式不仅降低了复发的风险,也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疗效比较研究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各27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两组间t检验,三组间经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而B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疗效经比较,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92.6% vs. 63.0%, 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 vs. 74.1%;74.1% vs. 63.0% P>0.05);三组患者的胆道感染、胆汁渗漏、肺部感染、腹腔积液以及脓肿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均有各自的适应证。综合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最优,其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并进行胆管一期缝合。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行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并研究其护理效果。 方法 样本取 2018年 03月到 2019年 03月本院采用 ERCP治疗的 36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8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期针对性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接受围期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大幅度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判定围期护理对于 ERCP手术中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起到强化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ERCP手术 胆总管结石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 ERCP 治疗,并分析围期护理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胆总管结石,并需要 ERCP 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0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期综合护理,分析手术治疗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 6.7% ,对照组为 16.7%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7% ( 29/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6.7% ( 26/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ERCP 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且围期护理策略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提升手术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ERCP治疗 胆总管结石 围手术期护理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