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导致开采过程中巷道出现变形等问题,当作业人员二次复用沿空动压巷道时,受相邻工作面回采完后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双重影响,在工面超前段出现帮部和底板大变形的情况,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推进和安全生产,迫切需要解决。采空区巷道变形的原因是工作面回采后产生的侧向支承压力,不仅使巷道处于应力集中区,同时破坏了煤柱的完整性,本工作面回采产生的超前采动应力提高了巷道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导致巷道在工作面超前段发生大变形。针对回采工作面压力较大的问题,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对上层煤层工作面两巷进行切顶卸压,分析切顶后煤柱上方的岩层结构,本文通过介绍对在进行水力压裂卸压后稳定顶板移动量,保障下煤层的顺利开采
简介:摘要:采煤工作面回采后,若顶板岩层较为坚硬,基本顶不易断裂,易形成大面积悬顶,如果突然垮落,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亡。同时,大面积的悬顶会使巷道顶板出现高集中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大,变形速率快。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可以有效将高集中应力向煤岩体内部转移,缩短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降低顶板垮落时释放的能量,减小顶板垮落对工作面的破坏。
简介:摘 要:门克庆煤矿的冲击地压类型为坚硬顶板型,为解决沿空留巷工作面基本顶悬顶长度大、时间长,应力集中程度高的问题,以3106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在3106回风巷相邻的3104主运巷提前采用切顶预裂爆破手段弱化坚硬老顶技术,弱化顶板,减少老顶悬顶距,降低老顶活动对小煤柱掘进工作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切顶爆破后,沿空掘进工作面采空区侧向岩层破断角为58°~65°,预计在顶板上方33.7m时,将稳定存在长度为19.7m的悬顶岩层;爆破后,在爆心周围形成一个较规则的椭球状裂隙发育区,其中在靠近爆破中心处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大,可达5.73m,爆破边缘区域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小,约为2.9m,在椭球体区域内,随着靠近爆破中心,裂隙发育区半径逐渐增大;爆破手段可在3-1煤层上方16.8m处形成角度约为78°的裂隙网,对于降低小煤柱内应力积聚,将小煤柱侧微震能量/频次峰值及应力峰值转移向实体煤一帮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采空区是煤自燃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针对切顶留巷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大、漏风范围广的问题,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束管取气与导线测温的方法,分析了切顶留巷“Y”型通风工作面O2、CO气体浓度和温度随测点埋深的变化,获得了切顶留巷期间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特征,确定了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度。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时,360804工作面主进风侧65~127 m为氧化升温带,柔膜墙侧32~83 m为氧化升温带;与正常开采相比,由于通风系统的改变,氧化升温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柔膜墙侧变化最明显,约增大了28 m,氧化升温带宽度也有所增加,最大宽度约增加了25 m;工作面月最小安全推进速度约为55 m,提高了约62%。研究结果对类似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燃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 要: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深度与开采难度逐渐增加,顶板稳定性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顶板支护方式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地应力环境时,往往存在支护效果不佳、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切顶工程进行优化,以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促使新的支护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切顶工程的优化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支持,有效提高了顶板的支护强度和稳定性;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则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顶板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为切顶工程的优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与此同时近些年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切顶工程的优化也成了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切顶工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可以降低煤矿的生产成本,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