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P<0.05);治疗组咳嗽、气促、呛奶、肺部湿罗音等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干扰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应用α-1b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ST、ALT等肝功能指标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干扰素可有效降低其血清病毒水平,提高肝功能,有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确诊为肺炎患儿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肺炎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而观察组患儿总有率达96.0%,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且患儿症状改善快速,促进患儿身体健康和正常成长,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肾细胞癌干扰素免疫治疗中流感样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肾癌术后行α-干扰素免疫治疗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接受每疗程免疫治疗的治疗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吲哚美辛栓0.1g纳肛,对照组直接进行免疫治疗,出现相关流感症状时仅予加强休息、物理降温、增加饮水、调整饮食等非药物的常规护理对症治疗。结果在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为34.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00%(p=0.001)。同时,治疗组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3.25±0.65小时,而对照组平均为5.89±1.36小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吲哚美辛栓可有效预防肾癌术后干扰素免疫治疗的流感样副反应,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减轻患者不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秋泻灵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30例患儿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5个月、3岁,均数为(1.85±0.91)岁应用秋泻灵合剂治疗,实验组30例患儿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6个月、3岁,均数为(1.78±0.89)岁应用秋泻灵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研究对比两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30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实验组30例患儿大便正常、退热、止泻、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秋泻灵合剂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显著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较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A组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B组,C组则使用A组和B组两组方法联合治疗。结果C组有效率高于A、B组、对照组(P<0.05),同时A、B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失为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显著改善患儿临床表现,促进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106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53例。所有病人都接受平喘、化痰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研究组增加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咳喘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咳喘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及其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80例,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即仅口头告知患者副作用;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在用药前后均进行全程副作用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干预满意度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应当积极对其进行用药护理,注意该药物的副作用,并加以防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护患关系的融洽。
简介: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II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利用牛II型胶原诱导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补骨脂素(PSO)、甲氨蝶呤(MTX)和模型对照(vehicle)三组,灌胃给药,观察关节改变情况并评分。称重并计算脾指数;流式细胞术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数;ELISA检测血清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量变化。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PSO组足踝肿胀、活动受限程度明显减轻;PSO组脾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Th1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亦较Vehicle组显著下降,Th2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ELISA结果显示PSO组血清TNF-α、IL-6和IL-1β显著低于Vehicle组。各项结果PSO组与MTX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补骨脂素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及抑制TNF-α、IL-6和IL-1β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上,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α—2b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以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接收的100例VMC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VMC患儿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以VMC常规治疗为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则是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采取黄芪注射液治疗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由此可知,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MC疾病的治疗要更加的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