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经股前外侧嵌合修复和串联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经股前外侧嵌合修复,B组经串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重建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其制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②A组的饮食和张口度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③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B组的56.67%(P<0.05)。结论和串联修复相比,采用股前外侧嵌合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促进口腔功能恢复,而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更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 串联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术后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骨科植入物外露。创面大小为15 cm×8 cm~35 cm×20 cm,其中45例合并死腔形成,62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其他系统损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及VSD治疗,待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后,设计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其中穿支修复大部分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肌填塞死腔和(或)覆盖部分周围的创面,在肌上一期或二期游离片植皮,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4例完全成活,2例术后72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渗血过多,予手术止血。4例远端或肌上植皮区部分坏死,2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另16例外伤后骨髓炎伴骨缺损,于伤口愈合后3~6个月采用植骨、骨搬运或Masquelet技术进行修复。术后伤口一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8例。除5例失访外,71例随访9~24(平均16)个月,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移植时,可以利用穿支修复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肌填塞深部死腔和(或)创面并在肌上植皮,仅需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即可实现肢体复杂创面的三维立体有效修复与重建,是修复下肢复杂创面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创面修复 深部死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肌嵌合穿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22例合并有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4岁。6例位于足底,6例位于小腿及踝关节,5例位于会阴部,2例位于肘部,2例位于背部,1例位于眼眶处。缺损创面:5 cm×4 cm~16 cm×11 cm,死腔范围:3 cm×2 cm~10 cm×4 cm。14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游离移植修复,5例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腓浅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1例采用胫后动脉嵌合穿支带蒂修复。术后对创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2例,面积为6 cm×5 cm~17 cm×12 cm,肌面积为3 cm×2 cm~10 cm×4 cm。1例腓浅动脉穿支嵌合术后边缘拆线后裂开形成创面,经换药后二期手术植皮愈合;1例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术后出现皮下窦道,换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余20例嵌合穿支均成活良好。随访3~18个月,创面外形、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带肌嵌合穿支中肌填充死腔,覆盖创面,可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6例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切取面积2.0 cm×5.0 cm~4.0 cm×8.0 cm,骨切取1.0 cm×2.0 cm×1.0 cm~2.0 cm×3.0 cm×1.5 cm;骨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骨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骨性愈合良好,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可同时修复骨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 穿支 骨与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肢体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40岁。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4例,其他伤3例;创面均合并有骨、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伴不同程度的感染,软组织感染10例,骨髓炎2例。使用样布得到创面形状及大小,9例为单一创面,面积12 cm×11 cm~26 cm×11 cm,将样布自中央一分为二,将宽度变为长度,设计双叶嵌合;3例为同一肢体上存在2处创面,单个创面面积6 cm×4 cm~14 cm×6 cm,按照创面大小设计双叶嵌合。6例采用同一源动脉来源的共干型双叶嵌合修复,3例采用不同源动脉来源的双干型双叶嵌合修复,2例采用筋膜型双叶嵌合修复,1例采用混合型双叶嵌合修复。内携带的股外侧肌或阔筋膜张肌用于填塞死腔或窦道,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成活、伤口愈合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均顺利成活,9例单一创面切取面积为24 cm×6 cm~32 cm×7 cm;3例2处创面切取的单个面积为7 cm×5 cm~14 cm×7 cm。肌切取体积为4 cm×3 cm×2 cm~11 cm×6 cm×4 cm。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受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2~83 d,平均27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表面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2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骨髓炎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窦道、皮肤不愈合、伤口流脓等,1例术后1年因骨缺损行骨手术,骨缺损顺利修复。结论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可以根据受区的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携带血供丰富的肌肉,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修复创面,减轻供区的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感染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14例II型糖尿病足部溃疡,男10例,女4例,年龄49~58岁。其中单纯周围神经病变10例,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4例,无单独血管病变患者。在严格控制患者血糖的基础上,对Wagner 2级以上DFU进行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或填充,2~3周后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移植修复,大小8 cm×3 cm~27 cm×7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3块一期成活,1块发生静脉危象,积极探查后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供区和受区愈合良好,外形好,质地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可修复DFU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的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移植修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股内侧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移植修复,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股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之间的股动脉蒂肌间隔穿支4例(5.4%),长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6例(8.1%),股薄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16例(21.6%),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的股深动脉蒂肌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29例(39.2%),半膜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穿支10例(13.5%)。74例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薄肌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头颈部肿瘤 嵌合皮瓣 肌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修复手部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和桡骨远端骨,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嵌合均成活良好;骨平均愈合时间1.7个月;重建手指长度平均2.4(1.8~3.0)cm;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TPD平均为6.6 (5.3~8.6) 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可同时重建手指软组织和骨缺损,恢复患指功能及长度,改善患指功能及外观,供区损伤较小,是手指指体重建的简便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嵌合骨皮瓣 指损伤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嵌合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创伤后足部复合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5~59岁,平均41.3岁;清创后创面面积3.0 cm×11.5 cm~9.0 cm×16.0 cm;骨缺损长度2.0~6.0 cm;均采用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嵌合移植修复,切取面积3.5 cm×12.0 cm~9.5 cm×16.5 cm,携带髂骨长度2.5~6.5 cm。供区20例采用美容缝合直接关闭,5例切取面积较大,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关闭。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5例嵌合顺利成活23例;1例术后第1天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消除;1例因切取面积较大,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髂骨填充后骨愈合良好,无骨不连、骨质吸收等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色泽良好,质地可,足部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腹股沟供区可见线形瘢痕,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穿支,供区隐蔽,穿支恒定,携带髂骨时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可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旋髂浅动脉 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缺损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修复,股外侧肌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修复;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颜色、质地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等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后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与穿支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肌及穿支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120例穿支)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的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的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16例,穿支22例,传统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与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成活的关健。严格遵守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张力是手术的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传统皮瓣 游离皮瓣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开放并不同程度的关节囊缺损。术前通过"皮肤提捏法"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宽度并通过HHD探测并标记股前外侧区域各穿支位置。术中按照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设计单叶或者分叶穿支,裁剪布样,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并切取切取面积最小14.0 cm×5.0 cm,有1例双叶面积最大,分别为17.0 cm×9.0 cm和18.0 cm×8.5 cm,并依据关节开放的位置和程度切取嵌合组织(肌或阔筋膜)。嵌合组织封闭关节腔,修复膝关节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血运,关节腔置管冲洗引流,供区均直接闭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者受区因冲洗引流不彻底渗出较多,经换药引流后延期愈合,其余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膝关节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叶式股前外侧嵌合穿支在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治疗的52例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6~65岁,平均39岁。缺损原因:交通意外伤17例,机器挤压伤15例,工程意外伤12例,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6.0 cm×10.0 cm~35.0 cm×15.0 cm。根据软组织缺损和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设计分叶式股前外侧嵌合穿支或分叶Flow-through式嵌合穿支。术后8个月开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臂肩功能障碍(DASH)评分表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根据Fugl-Meyer下肢评定量表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定。并采用微信视频和门诊预约复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所有全部成活。其中1例挤压伤患者因术后深部血肿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本组患者均获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8个月;外观满意,颜色与受区无显著差异;肿瘤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报告;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最后一次随访DASH上肢肢功能评分11.5~45.1(25.4±13.7)分;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6~31.8(26.2±11.2)分。结论采用分叶式股前外侧嵌合穿支通过"分解-组合排列"的方法进行移植修复,手术设计灵活,仅吻合一组血管蒂即可获得多样性的组织,是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 四肢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拇指再造的足部供区的疗效。方法以30例拇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1月,均实施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拇指再造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清IL-6水平、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拇指缺损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 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 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