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16只,6~8周龄,体重25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4):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H2S组、H2S+3-甲基腺嘌呤(H2S+3-M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2S+3-MA组于再灌注前15 min时腹腔注射3-MA 10 mg/kg,余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H2S组和H2S+3-MA组于再灌注即刻腹腔注射外源性H2S供体0.25% NaSH 10 mg/kg,余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3和7 d时行神经功能评分和corner实验(计算左侧转身百分比);取脑组织,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Bcl-2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INK1和Parkin的表达,计算LC3-Ⅱ与LC3-Ⅰ表达的比值(LC3-Ⅱ/LC3-Ⅰ)。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左侧转身百分比、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Bax、Bcl-2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神经元凋亡率及LC3-Ⅱ/LC3-Ⅰ升高,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2S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评分和Bcl-2阳性细胞率升高,左侧转身百分比、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LC3-Ⅱ/LC3-Ⅰ升高(P<0.05),H2S+3-M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2S组比较,H2S+3-MA组再灌注各时点神经功能评分和Bcl-2阳性细胞率降低,左侧转身百分比、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LC3-Ⅱ/LC3-Ⅰ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H2S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与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线粒体 自噬 PINK1 Parkin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肌醇酶1-X盒连接蛋白1(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亚低温组(T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于再灌注即刻行全身体表喷洒酒精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2~34 ℃ 3 h。S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皮层缺血区,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TUNEL染色法确定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和XBP1的表达,qRT-PCR法测定IRE1和XB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组和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胞核变性肿胀,核膜破碎缺损,染色质固缩边集,内质网扩张成囊池状;与I组比较,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激活神经细胞IRE1-XBP1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低温,人工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 连接蛋白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短暂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共性和临床启示进行了探讨。在二者的定义部分,指出了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定义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短暂"该如何界定?在二者的共性部分,在对可逆缺血性组织(即缺血半暗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临床上存在症状持续24 h甚至数天而不发生梗死的情形,据此引入了持久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持续状态")的概念。在临床启示部分,对持久缺血发作做了进一步阐述,同时对"短暂/持久的判定、推断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建议把超过某一时间阈值时缺血性卒中风险在一定时期内明显增高作为"短暂"阈值的判定依据,该时间阈值可能在5~20 min之间,超过该阈值即可诊断为持久缺血发作。持久缺血发作患者有可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而这也成为该时间阈值是否存在及合理的另一个判定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卒中 脑缺血 科学术语专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FSGS患者预后异质较大,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牵头,邀请在FSGS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学专家,聚焦近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系统总结FSGS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就FSGS诊断与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FSGS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异质较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桎梏。《成人节段肾小球硬化诊治专家共识》的出台将推动临床诊治规范化,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FN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对其分别实施CT、MRI影像学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CT检查及联合检查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73.33%、96.67%,MRI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联合检查准确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73.33%(P<0.05)。结论 实施CT与MRI诊断FNH,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而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诊断FNH时,可采纳MRI诊断或联合诊断,其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CT 磁共振成像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短暂脑缺血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挑选2020年5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短暂脑缺血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研究组的25例患者则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心理焦虑在入院后与出院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组的脑梗死率要比对照组低,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20.00%,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护理中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知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与此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护理 个性化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短暂脑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脑缺血患者90例短暂脑缺血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比较每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个性化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瞻护理干预在短暂脑缺血(TI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随访统计患者再次卒中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再次卒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瞻护理干预在TIA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极大降低再次卒中风险,使患者掌握更多脑血管疾病知识,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 脑血管疾病 健康知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肌内静脉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单纯肌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康复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治疗。术后随访,复查MRI,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并对肢体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及康复治疗对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共选择19例单纯肌内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1例,男性8例,年龄3~44岁,平均17.7岁,均以肢体疼痛不适为主诉。术后患者均获6个月至1年随访,术后半年MRI与术前对比,均提示病变瘤体切除完整。所有患者VAS评分术后均较入院时下降,术前VAS评分为(4.84±2.32)分,手术后为(2.16±1.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关节稳定性、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恢复正常的生活,术前关节功能评分为(10.47±3.29)分,术后为(14.46±3.5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的肢体肌内静脉畸形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彻底切除,术后康复治疗可有效防治术后肢体功能障碍,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肌内静脉畸形 手术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于肝脏结节的治疗方法选择,需要依据准确的诊断,由于该性质是较为复杂的病理结构改变,且具有较多种类,诊断难度较高,使得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难度。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在肝脏结节的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不断广泛,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进行增强,并分析与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同时采用特定的灌注方式进行外周部位或中心部位增强等方面综合判断病灶性质。为了准确进行结节性质的诊断,需要结合肝脏结节的不同性质合理的选择超声造影灌注特点。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纳入2020年9—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共3例,利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或皮质脑电图(ECoG)确定致痫,留取患者手术标本中致痫旁对照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中,编码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成分相关的基因如COL1A1等存在显著差异表达;KEGG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醚酯代谢相关信号通路。FCD患者中致痫和自身对照组织相比,细胞外基质合成(特别是胶原成分)及醚酯代谢等生物过程存在差异,可以作为潜在的致痫生物标记物。

  • 标签: 皮质发育畸形 生物学标记 基因表达谱 细胞外基质 脂类代谢
  • 简介:摘要轻型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早期复发或恶化的风险很高。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公认可以降低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各指南均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是指应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阻断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DAPT有多种组合,其安全和有效仍存在不确定性。文章对DAPT在轻型卒中和TIA患者中的有效和安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替格瑞洛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纳入本院2019年02月-2020年10月的60例短暂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参照组),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早期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预测疾病复发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15例基于"时间-症状"定义的60岁以上TIA患者,根据发病后1个月是否出现复发性脑血管事件分为复发组(n=29)和非复发组(n=286),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在高血压病史(14/15,83/203)、伴有颅内动脉狭窄(21/8,132/154)、颈动脉狭窄(22/7,107/179)、DWI阳性、伴有运动症状、TIA发作次数[2(2,3)次,2(1,2)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86(8.17,9.56)mmol/L,5.82(5.27,6.33)mmol/L]方面以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DWI阳性(B=1.634,OR=5.124,95%CI:2.898~9.059,P=0.000)、颈动脉中重度狭窄(B=0.572,OR=1.773,95%CI:1.050~2.993,P=0.032)可能与早期预后不良有关。结论头颅DWI阳性和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可能是老年TIA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复发性脑血管事件 颈动脉狭窄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以癫痫痉挛(ES)为主要发作形式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提高对此类患儿手术及术前定位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以ES为主要发作形式的患儿资料。收集患儿人口学特征、发作形式、病因、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手术方式、病理及预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儿手术效果。通过比较疗效良好(Engel Ⅰ)和疗效不良(Engel Ⅱ~Ⅳ)患儿的特点探索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25例患儿,其中男16例(64.0%),女9例(36.0%);起病年龄(0.81±0.68)岁,手术时年龄(2.98±1.63)岁,手术时病程(2.17±1.48)年。84.0%(21/25例)的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发作(19例)最常见。所有患儿头颅MRI均有明确病变,11例(44.0%)累及1个脑叶,14例(56.0%)累及多脑叶或半球。最常见的病因为皮质发育不良(13例),其次为发育肿瘤(3例)。患儿均行切除手术,其中病变切除3例,单脑叶切除9例,多脑叶离断3例,大脑半球离断10例。随访4.0~5.5年,1例失访,余24患儿中,EngelⅠ级18例(75.0%),EngelⅡ级2例(8.3%),Engel Ⅳ级4例(16.7%)。癫痫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者预后良好(P=0.006)。结论1.手术治疗对病灶明确的ES患者效果肯定。2.间期脑电图异常与病灶相一致可能提示手术预后良好。3.如ES有性起源的可能且符合药物难治癫痫,应尽早排查有无结构性病因。

  • 标签: 儿童 癫痫性痉挛 手术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