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对 70 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定期化疗,每次化疗对患者进行灌注全过程的系统护理、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随访 3 个月至 1 年。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患者膀胱化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0 例腺性膀胱患者膀胱灌注化疗与护理结果,对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发率 13.9% 。结论 加强对腺性膀胱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后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成人嗜酸性膀胱( EC)的 CT表现。方法:收集 2015-2019年间 11例 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首诊率。结果: 11例患者中,尿频、尿急、血尿 8例;病理提示嗜酸性细胞增高 2例;症状不明显 1例。 CT平扫提示膀胱壁局灶性肿块,强化后显示出不均匀,边界尚清晰。结论: CT可以清晰显示局部细节,肿块大小、范围、与周围的关系。依此,可以为临床提供高价值的参考,结合病检,首诊率较高。

  • 标签: 嗜酸性膀胱炎 多层螺旋 CT 病检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性膀胱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性膀胱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性膀胱发病率较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性膀胱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腺性膀胱及其癌化中对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腺性膀胱患者37例,通过CDX2处理,分析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对CDX2在腺性膀胱的调控及癌化作用。结果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侵袭穿膜细胞数和迁移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处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P-STAT3和P-ERK蛋白明显低于处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标本进行CDX2处理72 h后,STAT3、ERK1和ERK2 mRNA转录水平均出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存在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反转录。而且通过CDX2有效作用,能够激活MAPK/ERK和JAK2/STAT3两条信号通路,抑制腺性膀胱的发生以及癌化。

  • 标签: 膀胱炎 基因, 同源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类肿瘤可视化的小鼠膀胱癌气囊(APBCa)模型,并评估药物灌注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6—12月构建人源性肿瘤APBCa(H-APBCa)模型和具有免疫功能的APBCa(I-APBCa)模型。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的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人膀胱癌细胞EJ建立H-APBCa模型。对比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H-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利用Tunel染色法比较灌注吉西他滨与生理盐水20 d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在C57BL/6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建立大小为2.5 cm×3.5 cm气囊,24 h后在气囊内壁通过种植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I-APBCa模型。比较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I-APBCa小鼠模型肿瘤的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灌注卡介苗与生理盐水20 d后两组肿瘤组织CD80+巨噬细胞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肉眼能直视观察且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H-APBCa小鼠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吉西他滨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81.02±241.02) mm3与(1 213.88±214.02) mm3,P<0.05]。灌注吉西他滨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77.33±4.63与14.67±2.60,P<0.05)。H-APBCa模型灌注治疗20 d,灌注卡介苗组肿瘤体积小于灌注生理盐水组[(645.02±156.63) mm3与(948.84±221.76) mm3,P<0.05];灌注卡介苗组肿瘤组织浸润的CD80+巨噬细胞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49.67±7.57与16.33±5.69,P<0.05),肿瘤组织浸润的CD3+T细胞也多于灌注生理盐水组(18.00±3.46与4.67±1.45,P<0.05)。结论H-APBCa和I-APBCa两种小鼠模型均成功建立。APBCa模型化疗以及卡介苗灌注治疗后肿瘤均明显缩小,与临床中膀胱癌灌注治疗效果相似,可作为评价药物灌注疗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 标签: 膀胱肿瘤 模型 气囊 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模型小鼠膀胱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P2X受体介导的嘌呤能信号传导的变化。方法雄性C57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6~20 g。通过在膀胱壁上注射逆行示踪荧光染料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标记腰骶(LS:L6~S2)和胸腰(TL:T13~L2)背根神经节中的膀胱感觉神经元。两周后,在第1、3和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P,80 mg/kg,1次/48 h)建立间质性膀胱/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CYP组,n=25),对照组(n=25)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6天取小鼠膀胱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评估组织炎症水平,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LS和TL背根神经节中的DiI阳性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2X受体电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 mg/kg CYP未诱发显著组织学改变或影响MPO水平,但提高了LS和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CYP组和对照组LS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19±9)、(144±8)pA,TL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23±10)、(162±17)pA;相比于对照组,CYP组LS和TL神经元基强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5、2.047,均P<0.05)。给予P2X受体激动剂ATP灌流后,CYP组的LS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CYP组LS神经元的P2X2受体介导持续性电流比例为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比例为6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提示CYP组小鼠LS神经元中的P2X2受体功能上调;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主要为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和P2X3受体介导的快脱敏电流)占比无明显变化。结论IC/BPS模型小鼠膀胱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并且LS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成分出现变化,提示膀胱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和P2X受体的功能上调早于器质性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元嘌呤能信号传导变化可能是IC/BPS的重要病理机制。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感觉神经元 嘌呤能 P2X受体 膜片钳
  • 简介:中文摘要:目的 :研究龙葵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氨气刺激法诱发建立小鼠慢性支气管的模型,龙葵萃取物及阳性对照组固本培元膏给药,并通过小鼠行为学分析,肺气管组织进行石蜡固定 HE染色后,切片的镜下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计数分析,对龙葵提取物治疗小鼠慢性支气管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小鼠慢性支气管模型小鼠生理机能的检测,评价龙葵治疗慢性支气管的作用。结果 :龙葵对小鼠非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改善明显,且对比分析实验组与模型组结果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改善了小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结论:龙葵对慢性支气管有一定效用,治疗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以及气管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 标签: 龙葵 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效果 炎症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的变化及微小RNA(miRNA,miR)-1a-3p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雌性7周龄小鼠4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及结核分支杆菌,并48 h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排尿频次、排尿量等变化。处死小鼠并取膀胱组织,模型组和对照组各选取3只膀胱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FN1和miR-1a-3p的变化。多组计量资料采用One-way ANOVA。结果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随着泌尿系统症状加重,FN1增加(4.569±0.426,t=-5.142,P<0.01),而miR-1a-3p减少(1.623±0.312,t=-3.9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膀胱组织中FN1的mRNA[2.501(1.301,4.251),F=99.183,P<0.01]和蛋白[2.937(1.174,4.262),F=63.834,P<0.01]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iR-1a-3p[2.401(1.250,3.001), F=35.951,P<0.01]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表明FN1为miR-1a-3p的直接靶基因(0.514±0.027,t=13.3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且FN1表达明显上调,而miR-1a-3p表达下调,因此miR-1a-3p可能通过对FN1调控参与神经源性膀胱发生发展。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纤维连接蛋白1 微小RNA-1a-3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合生元对重症急性胰腺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建模对照组,C组为益生菌组,D组为合生元组。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病理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比较各组肠黏膜和粪便标本菌群相对丰度。计量资料两两及多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F分析。结果1周后B、C、D组小鼠的体重均低于A组[(35.11±0.70) g],且C组[(33.46±0.72) g]、D组小鼠的体重[(33.50±0.89) g]高于B组[(30.35±0.89) g];B组[(27.00±7.94)分]、C组[(5.40±2.79)分]、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7.25±2.85)分]均高于A组(0分),且C、D组小鼠的病理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6、5.365,P<0.05)。B、C、D组小鼠的血清DAO[(1.13±0.21)、(1.00±0.32)、(0.98±0.21) U/L]、内毒素[(3.48±0.07)、(2.56±0.10)、(2.55±0.05) EU/L]、TNF-α[(21.07±9.09)、(16.24±2.52)、(15.90±8.43) ng/L]、IL-6[(24.96±8.89)、(20.41±6.02)、(19.02±7.40) ng/L]浓度均高于A组,且C、D组大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7、6.536、4.151、6.158,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B、C、D组小鼠的粪便、肠黏膜菌群生物多样性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4、2.823、2.557、2.186、2.573、1.983,P<0.05)。主成分分析法(PCA)显示,各组小鼠粪便菌群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9、2.559、2.495、1.975、2.557、2.084,P<0.05)。结论益生菌与合生元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小鼠的肠道炎症程度,调节益菌属比例,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益生菌 合生元 肠道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