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临床保守治疗模式中的实际护理体会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在 2017年 6月到 2019年 6期间,从我院儿科实接诊的外伤性脾破裂患儿中选取 20名患儿的病例资料做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结果, 20名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患儿在采取保守治疗模式中无一例患儿出现中转手术治疗的情况发生,均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小儿外伤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临床护理方案,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有助于患儿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还能直接降低病情对患儿的伤害与不良影响,是提升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保障。
简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40例,对其中18例行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岁。本组急性硬膜外血肿10例,占55.6%,亚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占44.4%。18例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占5.6%。依受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伤3例,坠落伤6例,摔伤7例,其它2例。1.2临床表现:本组18例病人住院时GCS评分均在7~15分,7月~8岁的婴幼儿根据1981年Duncan的婴幼儿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8~14岁根据1977年Jennett等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入院时神志清楚11例,朦胧、嗜睡5例,昏迷2例。头痛15例,呕吐17例,贫血10例,癫痫发作1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为枕部着力,伤后有持续性头痛,频繁呕吐,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3辅助检查:15例头颅X线平片提示有颅骨骨折13例,其中有明显颅底骨折临床征象者4例,如鼻腔、耳道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熊猫眼”征等;头部CT扫描18例均有硬膜外血肿,血肿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10~20ml11例,20~30ml5例,大于30ml2例。血肿量最大的1例为50ml,表现为双侧额颞部硬膜外血肿;12例CT检查无中线结构偏移,5例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cm,1例中线结构移位达到0.8cm;3例伴有少量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小儿多发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23例外伤性小儿多发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例,好转7例,死亡1例,术后再出血2例。护理过程未出现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小儿多发颅内出血迅速,病情危急。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专科护理与小儿特点相结合的护理,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护理中应用价值,探索外伤性脾破裂护理最佳方案。方法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外伤性脾破裂20例患者护理的运用方法。结果通过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使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治疗时间缩短,痊愈率增高,并发症减少,术后感染率低明显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是患者提出护理要求之前,护理工作者根据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及时准确地实施护理。研究表明,循证护理的措施应用于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护理中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深受病人、医院、社会肯定的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1994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脾破裂51例,其中非手术治疗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9例,年龄4~14岁,平均8.5岁.就诊时间伤后1~48h.致伤原因:坠跌伤12例,车祸伤10例,斗欧伤8例,挤压伤5例.35例均有左上腹疼痛及压痛、脾区叩痛,有低血容量休克9例.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6例,阳性(+)为5例.行腹腔穿刺有16例抽出不凝固血.并合伤:胸外伤8例(其中肋骨骨折3例),头颅损伤4例,左侧Colles骨折1例.经B超证实脾脏均有损伤,腹腔少量或中等量积液,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胸腹部平片排除了腹腔脏器合并伤.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在正常范围者28例,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但RBC≥2.5×1012/L、HGB≥85g/L、PCV≥25%).损伤程度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标准[1]:Ⅰ级32例,Ⅱ级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