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1 月期间所收治的共 120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观察患儿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进行相关的因素分析调查。 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问题,主要以秋季和冬季为主要爆发季节,患儿通常会表现出咳嗽和发热等症状,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 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从而及时的进行治疗,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阿奇霉素口服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红霉素(对照组)以及阿奇霉素(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奇霉素)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红霉素),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37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对其使用被动凝集法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37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总阳性结果为3097例,总阳性率为25.03%(3097/12372)。其中,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2.26%(1637/735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9.10%(1460/5017),女性感染患儿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三年间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低为11.84%(259/2187),冬季最高为30.22%(1474/48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3~6岁患儿较多,且冬季易于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并接受治疗,降低肺炎支原体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伤害。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检验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其具体检测方式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结果所有患者中,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占比为93.3%(112例)。此外,在病因的探索上,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作用等均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患儿49例,对患儿采取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观察检测,比较两种检验结果及不同年龄段患儿血清学阳性率。结果49例患儿血清学检验,阳性40例,阳性率81.63%;培养基培养,痰培养支原体阳性9例,阳性率22.5%;细菌培养呈阳性4例,阳性率10.0%,其中肺炎链球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4至7岁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验,对患儿病情的确诊有显著的依据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病变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喘息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哮鸣音、间质性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控制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相对于非肺炎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具有更大的伤害性,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醋类抗生素等药物有明显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13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并对患儿其他指标进行检查,如血常规、血沉、尿常规、血生化、冷凝集试验等,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指标。结果46例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占34.3%;43例急性支气管炎,占32.1%;32例白细胞计数<4.0×109/L;48例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54例白细胞计数>10.0×109/L;36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98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30例血沉>20mm/h;59例C-反应蛋白>10mg/L。102例尿常规检查正常,32例尿常规异常;35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9例低钾;14例低钙。53例冷凝集试验阴性,占39.6%;63例血气分析异常,占47.0%;60例心肌酶增高,占44.8%。结论支原体感染发病率较高,患儿诊断时应该联合血清中MP-IgM抗体、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等联合诊断,提高患儿确诊率,降低误诊率,及早明确病原体进一步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由于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引起小儿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哮喘持续时间,患者体温状况,肺部病变情况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咳嗽、肺部X片影像结果、体温、喘息以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具有咳嗽剧烈、喘息持续时间长、发热症状多见等特点,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儿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都较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喘乐宁对小儿哮喘患儿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咳嗽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日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提供一定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收的46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一起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一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在病情基本相近的基础之上,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好。结论对于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儿童,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喘乐宁药物一起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治疗方面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支原体(MP)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间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及为预防和控制高发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儿童感染患者,联合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并对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20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总感染率为35.45%;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6.36%与17.27%;双重感染率为1.82%;在五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在五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以1~5岁感染率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其次是急性支气管炎;但是两者的高发流行趋势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易感染1~10岁的儿童;两者的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弥补了双重感染检查中容易出现的漏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患儿采用的护理方式不同,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经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更加显著,研究组总有效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8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加快患儿康复,并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