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推广。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元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6,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临床效果,可供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5-2020.5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利用康复护理的模式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50例及非抑郁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疗效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抑郁组治愈10例(20%),非抑郁组17例(34%);抑郁组显效15例(30%),非抑郁组21例(42%);抑郁组未愈10例(20%),非抑郁组3例(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抑郁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差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栓塞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86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栓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有效恢复,并使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改善,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1)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BI评分各项评分较护理前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重点观察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从我院最近一年(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其中包括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在接受康复治疗后,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上下肢肌力以及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与对照组33例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并改善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探究亚低温康复护理流程的干预效果,观察对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02~2023.01年间就诊的112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各项改善指标。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小于0.05,观察组aPTT、PT、Fbg、D-D为(32.31±2.67)、(19.05±2.08)、(2.19±0.36)、(359.16±10.95)。对照组为(25.12±2.85)、(12.51±1.92)、(2.98±0.13)、(398.52±10.7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52(92.85%),对照组为39(69.64%),差异P<0.05。结论:通过亚低温康复护理流程,可以让患者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符合标准的脑梗塞患者为分析对象,择选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为研讨期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至A、B两组,A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单一治疗方案,B组=25例,开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随之进行数据分析,疗效比对。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值、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B组显优A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采用联合用药形式开展治疗,优势性更强,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还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卓越。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神经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提供康复依据.方法:以切断SD小鼠的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运动模型,将40只SD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各组又分为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不运动组,然后隔天在伤口近端进行药物注射和每天进行一次跑台训练,连续4周,术后30d,通过小鼠体重的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及运动神经元计数观察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坐骨神经损伤侧近端注射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加不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各项指标显示出其对损伤侧的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及运动恢复有明显的效果,药物组在体重增长、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运动神经元数目上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运动组又比不运动组好.结论:三七总甙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作用显著,运动恢复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HAMD、SSS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分(P<0.05);治疗后2个月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该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25%治愈、45%好转、20%进步,总有效率为90%;在抑郁情况方面,治愈30%、好转40%、进步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