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阶段性医院-家庭疗育指导对小年龄组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4~9月发育迟缓患儿129例,根据家长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名、对照组65名,两组均采用医院-家庭疗育指导6个月,由父母在家庭中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其中对照组进行家庭疗育治疗,6个月后门诊评估疗效;研究组在就诊后,每个月到康复科门诊评估、医院-家庭指导,研究组如果在随访中评估结果达到了同龄儿童的水平,则停止下一阶段的评估和随访,在首诊后的6个月后评估疗效。采用GDDS中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分值和PDMS-2的GMQ和FMQ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个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GMQ、FMQ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阶段性医院-家庭疗育指导治疗小年龄组发育迟缓患儿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20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25岁-35岁年龄段203例次护士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主要统计分析被调查人员暴露位置、暴露方式以及暴露源种类等情况。结果手指是职业暴露的主要部位(54.19%),高于手掌和手臂;针头扎伤是主要暴露方式(79.8%),高于刀片划伤和玻璃划伤;HBV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种类(58.62%),高于HIV和HCV。结论在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中,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针头扎伤、手指以及HBV,针对这些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医院需要做好防护宣教,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父母的年龄情况及父母年龄的差异对早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8月出生的100例单胎早产新生儿与100例单胎足月新生儿的病例资料。结果父亲年龄在18~24岁和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高,分别为73.7%、61.8%,其中父亲年龄在40岁以上的早产发生率高达80%;父亲年龄在18-24岁、40岁以上与父亲年龄在25~29岁之间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χ2=6.77,P<0.01);母亲年龄在18~20岁和36岁以上早产发生率高,分别为66.7%、73.1%;母亲年龄在18-24岁、36-40岁与母亲年龄在25~29岁之间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χ2=10.5,P<0.01)。结论以生育年龄考虑,父亲在25~35岁生育,母亲在25~29岁生育发生早产的风险相对较低。
简介:摘要时下未成年人的暴力性犯罪行为低龄化明显,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40年未变的现实性,我国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程度低龄化趋势明显。我们应该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渠道的合力教育,让弑亲弑友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未成年人的人生辉煌灿烂。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组老年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超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我院入治老年心梗死患者150例,其中根据年龄分为A组(60~70)岁、B组(70~80)岁、C组(80~90)岁,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组女性比例大于B组女性比例大于A组女性比例,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20%,其次是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C组7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在逐渐增加,年龄增长对预后产生消极影响,并发症概率更高。
简介:摘要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一所少年儿童学习和实践的学校;是实现少先队自我教育、管理和自助服务的重要途径;《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第二章少先队基层组织第六条,明确指出队委(队长)由队员民主选举产生,大队委一般每学年改选一次,小队长、中队委每学年改选一次。各级队委会建设是少先队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改成“然而,不知何时,队干部被贴上了“乖孩子”、“完美”、“楷模”、“小领导”的标签。在本调查的三所学校内的少先队员中出现了严重的队干部男女生比例失调的数据,产生了“阴盛阳衰”的现象。针对目前的现状及其成因,应该加以调整,正确引导,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缩短男女生队干部的比例差距,促进少年儿童团健康全面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国内外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比较病情相近的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2015-01-01—2018-06-01在包头市第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历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相近、年龄不同分为二组、40-50岁组和60-70岁组,收集一般情况、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和NIHSS评分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二组间的NLR比值。结果40-50组NLR(4.960±1.443)较60-70组NLR(4.292±1.328)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病情相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年龄较小组升高程度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国内外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比较病情相近的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 2015-01-01—2018-06-01在包头市第八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历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相近、年龄不同分为二组、 40-50岁组和 60-70岁组,收集一般情况、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和 NIHSS评分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比较二组间的 NLR比值。结果: 40-50组 NLR(4.960±1.443)较 60-70组 NLR(4.292±1.328 )值明显增高( P<0.05)。结论:在病情相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在年龄较小组升高程度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