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三年来农民收入增幅持续回落,农产品滞销积压,耕地大量抛荒,近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人心涣散,同时“三假”(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事件屡屡发生,“三乱”(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屡禁不止,城市“三废”向农村大量倾泻,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自由泛滥,干群关系恶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分散的小农户没有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组织,缺少参与社会事务的平等机会和自身正当利益的保护组织。目前工人有工会,妇女有女联,商人有工商联,学生有学生会,个体户有个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组织,唯独9亿农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他们绝大多数已处于一种自然人状态,没有人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没有人管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娱乐生活等。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社会,再没有一个群体象这群庞大的人群那样自由泱散,那样需要自己的组织,他们需要自己的利益组织,以争取市场交易中的平等机会,需要自己的谈判组织,以谋求与外部组织的平等对话;需要自己的服务组织,以减少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农民需要有自己的组织”,并通过国际比较指出:发达国家有农民的组织,中国也应该有。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大都已经异化,只有创建新的组织,才是真正的出路。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探寻中国社会新出路的过程中,梁漱溟等新知识分子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他从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本位”的认识出发,将“伦理情谊”融入团体组织,依新礼俗为规范,从义务本位确立“团体-个人”中的新关系,以相对论的伦理主义原则培育“团体-个人”中的新观念,以“人生向上”为目标建设中国乡村的团体生活。这种坚持以民族传统资源构建新社会的伦理精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因过度倚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而忽视其在经济社会变迁中应有的现代转换,梁漱溟的新乡村组织陷入伦理本位主义的理论困境,在“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和培育中出现了种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