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孤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分析END的预测因素。方法随访研究。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早期神经功能未恶化组(NEND组),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并在卒中后1个月、3个月利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量表)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脑梗死后EN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比较采用Z检验,判断END的最佳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孤立脑梗死患者113例,男72例,女41例,年龄(62±11)岁,其中END组40例,NEND组73例,急性孤立脑梗死END的发生率为35.4%(40/113)。END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15±1.88)分]、梗死灶面积[(2.15±0.39)mm2]大于NEND组[(4.10±1.63)分、(1.61±0.46)mm2](P=0.002、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393,95%CI:1.017~1.909,P=0.039)、梗死灶面积(OR=11.539,95%CI:3.574~37.255,P<0.001)是END的相关因素,比较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梗死灶面积(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0.750,特异度0.545)预测END的价值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8,灵敏度0.700,特异度0.589)预测END的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急性孤立脑梗死EN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梗死灶面积较大,且两者对孤立脑梗死后END具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脑桥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比例的不断上升,它现已变成所有恶性癌症中发病率最高的,当确诊后,80%的病人早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手术机会。肺部孤立小结节的原因错综复杂,因此,尽早明确其良恶性循环对此制定有效的方案至关重要,因此,肺部孤立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扫描仪器的应用,孤立肺结节的检测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使得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有限的肺切除术来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治疗成本和病死率。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肺癌作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其中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与良性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痰细胞学检查和胸部X线,作为筛查工具,没有表现出理想的效果,肺癌的检出率仍较低。目前胸部CT在肺癌筛查中表现其独特的优势,如检出率高,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孤立肺结节定义为肺内孤立存在的、近圆形、边界清晰、直径3mm以内肺部实性病变,周围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阜阳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断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胸部CT表现的相关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影响孤立肺结节的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提供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 CT影像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肺结节的病理基础复杂多样,准确判断其性质是选择临床处理方式的重要前提。该文对肺结节的定义及分类、孤立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思路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梳理临床思路,探讨处理策略,旨在加深影像医师对肺结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拓展科研思路。

  • 标签: 肺肿瘤 影像诊断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螺旋CT在孤立肺结节(SPN)诊断价值中的对照分析。方法 通过整理回顾分析临床上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诊断的孤立肺结节46例患者CT的具体表现特点和临床病理学的资料。结果 CT初步诊断:46例患者中肺癌34例和肺结核12例。病理诊断:46例患者中肺癌37例和肺结核9例。结论 螺旋CT对于孤立肺结节的诊断有部分局限性,但是对肺内及节约的位置有很好的定位作用。

  • 标签:   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孤立肺结节(SPN)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20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96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均采用CT灌注检测,测定肺内病灶血流量(BF)、肺内病灶血容积(BV)、表面通透(PS)、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数值,并测量SPN增强净增值(NE)与达峰时间(TTP)。结果:炎、恶性结节的BV值均高于良性,P<0.05;炎与恶性之间比较,P>0.05;BF值中,良性结节<炎<恶性结节,MMT值比较,P>0.05,但恶性与炎之间TTP值比较,P>0.05。NE值中,组间比较,P<0.05,良恶性、炎结节的TDC形态有所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SPN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孤立肺结节(SPN)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20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96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均采用CT灌注检测,测定肺内病灶血流量(BF)、肺内病灶血容积(BV)、表面通透(PS)、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数值,并测量SPN增强净增值(NE)与达峰时间(TTP)。结果:炎、恶性结节的BV值均高于良性,P<0.05;炎与恶性之间比较,P>0.05;BF值中,良性结节<炎<恶性结节,MMT值比较,P>0.05,但恶性与炎之间TTP值比较,P>0.05。NE值中,组间比较,P<0.05,良恶性、炎结节的TDC形态有所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SPN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告本院收治的一例67岁前列腺孤立纤维肿瘤,探讨前列腺孤立纤维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等,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一例67岁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1年余”入院,术前前列腺MR提示前列腺肿瘤,遂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示孤立纤维肿瘤(交界);患者二次手术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前列腺右侧叶,并推挤尿道,使其偏移,右侧精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结果:术后病理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意见为孤立纤维肿瘤。术后随访患者无复发转移,排尿顺畅,控尿良好。结论:孤立纤维肿瘤原发于前列腺的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多以前列腺增生表现为主,影像学上无特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治疗方式以完整切除肿瘤为主,预后多数较好。

  • 标签: 前列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诊断孤立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1-2023.1本院收治的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为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n=31)和恶性结节(n=29)。患者均接受CT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分析其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常规剂量组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诊断孤立肺结节的辐射剂量较低,且其鉴别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与常规剂量相若。

  • 标签: MSCT 低剂量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附属器孤立纤维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例眼附属器SFT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总结并分析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特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依照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SFT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60.0%)、女性14例(40.0%);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23例(65.7%),左眼12例(34.3%)。年龄44(35,54)岁,范围为17~83岁。病程12(6,36)个月,范围为2个月至11年。临床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眼球转动受限、复视及流泪等。肿瘤可发生于眼眶任何部位,以眶上部多见(19例,73.1%)。所有患者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影像学检查,肿瘤显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流信号。MRI检查显示加权成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加权成像T2WI信号显著增强,呈中高混杂信号。肿瘤长径2.1(1.5,2.6)cm。组织病理学分型:经典型23例(65.7%),巨细胞型2例(5.7%),黏液型8例(22.9%),恶性2例(5.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均对Vimentin、CD34、STAT6呈阳性表达;21例(60.0%)BCL-2呈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为1.0%~10.0%。按照Demicco风险分层,35例患者均为低风险。术后获取随访资料25例,随访时间88(61,124)个月,范围为2年至14年7个月。2例复发,无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眼附属器SFT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缓慢生长的肿块,多数为经典型SFT,影像学表现多样。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较好,可于术后多年复发,需长期密切随访。

  • 标签: 眼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关注。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腹痛,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影像学分型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Sakamoto分型和Yun分型是两种经典的分型方式。随着对该病了解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分型不断出现,各有千秋。保守治疗曾被认为是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随着血管腔内治疗的迅速发展和新器械的不断出现,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中长期效果满意,有望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腔内治疗的远期效果仍需大样本随访资料支持,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同样不可忽视。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分型 血管成形术 并发症 薄壁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确诊的肺孤立球形病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接受CT检查和全身放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状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放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且CT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普放检查结果。结论:在肺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可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普放检查 诊断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应用
  • 作者: 杨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65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良性28例,恶性32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恶性病变结果均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结果的准确、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诊断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可准确地反映孤立肺结节病变情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与普通放射检查的检测结果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21.05-2022.05本院收治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共计100例。参照检测方式不同分设组别。参比组(n=50,普通放射检查),分析组(n=50,CT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分析组(CT检查方式)诊断后,检出率、确诊率均高于参比组(普通放射检查方式),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参比组,假设校验有意义(P<0.05)。结论: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诊断中,采用CT检测方式相较于普通放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提升更明显。

  • 标签: 肺部 孤立球形病变 CT 普通放射检查 诊断准确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孤立丛状神经纤维瘤(PNF)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男,12岁,前额部见一约4 cm×13 cm不规则皮下肿物,颅脑CT、MRI、脑血管造影无显著特异性,肿瘤彩超造影可见低回声神经束样结构。于全麻下行肿物标记范围切口+冠状切口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PNF。随访6个月,切口平整,未见复发。本病应与蔓状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及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时需科学设计手术切口,并做好植皮、转移皮瓣预防可能发生的皮肤缺损、缺血坏死。

  • 标签: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蔓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TNS≤2),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χ²=6.44,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25.56)、16.03(12.50,21.09)、14.72(11.12,19.14)μmol/L,H=19.36,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χ²=54.89,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χ²=12.94,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3)、3(1,4)、3(2,6)分,H=39.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合并PAD比例高(OR=3.12,95%CI 1.86~5.24,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血清Hcy水平高(OR=1.02,95%CI 1.00~1.04,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95%CI 1.12~2.86,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合并PAD比例高(OR=0.50,95%CI 0.27~0.93,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95%CI 0.77~0.92,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标签: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 载体动脉病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和MR用于孤立纤维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孤立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和MR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诊断孤立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CT和MR检查诊断孤立纤维瘤的准确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 CT和MR都能够用来诊断孤立纤维瘤,而且二者准确性相差不大,磁共振检查准确更高一些,可以将CT和MR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 孤立性纤维瘤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