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界就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我国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浮出水面.盈余管理问题成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而影响众多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文以M公司为例,结合股价,对盈余管理及其影响进行探究.

  • 标签: 盈余管理 M公司 股票二级市场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企业发展,而会计事务中的盈余管理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难题。虽然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都影响着公司的发展,但公司治理更侧重于降低公司的成本开销,盈余管理的重心则在于获取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将造成会计工作的失真。由此可见,盈余管理是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调整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以及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盈余操纵,提出了市场在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运用的同时,应考虑大环境下的制度是否完善、财务人员的专业度等因素,降低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标签: 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 简介: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向下粘性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粘性具有不同作用:应计盈余管理强化了审计费用粘性,随着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费用的变动呈现出更强的"易涨难跌"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对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都非常显著;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粘性没有影响;盈余平滑会弱化审计费用的向下粘性,盈余平滑程度越高,审计费用的粘性越差。

  • 标签: 审计费用粘性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盈余平滑 审计服务 审计费用
  • 简介:在不完全契约环境中,企业可能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去迎合利益相关者的隐性诉求。本文以2008-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越高,越容易诱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生产成本操纵。进一步分析制度因素的影响,发现由供应商集中度诱发的盈余管理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非管制行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分组中,表明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各行业及各地区之间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盈余管理动机分析表明,由供应商集中度诱发的盈余管理倾向于平滑盈余而非夸大利润,强调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观,表明中国市场的非财务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的互动关系具有强大的制度依赖特征。本文从非财务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拓展了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关系'文化影响的经济后果文献。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盈余信息的质量和可能蕴含的风险,也有助于启发监管机构在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与市场声誉机制等正式制度的同时,更加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树立文化自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礼俗与法理相得益彰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关系网络。

  • 标签: 关系网络 供应商集中度 盈余管理 制度环境 信息披露
  • 简介:摘要以2010—2016年间任何一年具有CSR评价指数的A股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盈余管理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收费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盈余管理 审计收费
  • 简介: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放在同一模型中直接观察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处环境下二者的互动关系发现,两种盈余管理之间总体为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过去研究得出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进一步分别从企业内部环境(代理程度)和外部环境(市场化水平)考察两种盈余管理互动的具体情形发现,代理问题的加重会显著形成应计盈余管理增加导致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的反向变动,但当真实盈余管理增加时应计盈余管理也同步正向变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两种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变成此增彼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和内外部环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情况,这对于政府更全面地监管以及企业更有效地治理和控制两种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互动效应 企业外部环境 市场化水平 代理程度
  • 简介:以2012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为研究出发点,结合行为财务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管理层语调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配合作用;管理层语调的乐观程度与正向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与正向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语调"语言膨胀"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两种方向一致的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

  • 标签: 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 真实活动 管理层语调 语言膨胀
  • 简介:摘要由于“ST”制度的存在,上市公司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往往会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威胁。本文以*ST船舶为例,分析其在2016年和2017年发生巨额亏损的情况下于2018年一季度采取的盈余管理措施,探寻*ST企业摘帽的盈余管理方法。

  • 标签: ST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摘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丹化科技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发现其在“摘帽”年度,运用构建股权转让交易、会计估计变更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针对上述情况,为进一步降低ST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建议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对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冲减至零后,相应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处理方式,增加对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并加强对涉及过折旧年限延长类资产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 标签: 盈余管理 合营企业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简介: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而这自主权却被许多上市公司广泛使用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当今上市企业新减值准则的背景下,具体阐述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资产减值的盈余手段和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动机
  • 简介:有证据显示,不同背景特征的董事对公司行为产生不同影响。从董事是否具有金融监管背景角度出发,考察董事的金融监管背景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的金融监管背景显著提高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且这一效应在ST公司中更为明显,基于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证据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2)董事的金融监管背景并没有降低高管由于违规而受到处罚的概率,说明外部监管是有效的;(3)基于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表明,市场的监督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董事监督的缺失,抑制了董事的金融监管背景对盈余管理的正向效应,且这种抑制作用因分析师评级、机构交易风格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再次强调了完善退市制度等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外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 标签: 董事背景 金融监管 盈余管理 分析师关注 机构持股
  • 简介: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崛起,财务报表使用者日益增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愈演愈烈。新准则执行期间,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仍有发生,误导投资者做出经济决策。为遏制此类不良现象,完善资产减值政策,研究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文章从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出发,阐述两者关系。然后对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以证明企业通过改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以及转回减值来调节盈余信息的行为。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 标签: 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坏账准备
  • 简介: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盈余公告后,标准化的未预期盈余(SUE)高的股票组合在下一期的股票回报率高,呈现盈余惯性现象。本文研究了盈余的决定,进而分析了盈余惯性的形成机制。如果上市公司在上一期的边际q及其增长率低,投资资本比也低,会使得当期的产出资本比增长率高和利息费用增长率低,因此,其未预期盈余较高。盈余惯性的形成机制为,SUE高的上市公司因为当期投资资本比和边际q低,使得其在下一期资本的边际产出高,红利收益率高,而且,在盈余增长较快的“好消息”刺激下,企业在下一期会增加投资,投资资本比提高,资本的边际价值增长幅度大,资本利得高,从而导致其资本回报率高,而高资本回报率决定了其股票回报率也高。

  • 标签: 未预期盈余 盈余惯性 边际q 股票回报率
  • 简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2011—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投资不足呈正相关关系,与投资过度也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越多,企业的投资效率就越低。而内部控制可以弱化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可以减少因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可以合理地抑制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 标签: 盈余管理 投资决策 投资效率 内部控制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踩线”达标公司达成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的关键手段,它们同时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为后续业绩考核期间储备利润。本研究还提示,监管机构和公司董事会要重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可能引致的激励扭曲问题,改进行权业绩条件所依据的业绩指标和业绩标准,同时更好地平衡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及其承担的薪酬风险。

  • 标签: 业绩型股权激励 “踩线”达标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 简介:研究股价崩盘风险对于金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盈余管理为中介变量,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从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印证了企业社会责任所起到的“沟通效应”,补充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股价崩盘风险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以2013~2016年我国沪深A股20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媒体关注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公司股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发现,媒体关注可以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媒体关注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行政部门有必要健全保障和规范媒体报道的法律法规,使媒体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规范化,从而有助于媒体发挥监督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 标签: 媒体关注 盈余管理 股权性质
  • 简介:证监会2006年颁布实施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做了硬性规定。通过PSM(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再融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相应分红比例的监管门槛而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再融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国有企业,并且其盈余管理主要是依靠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尤其是依靠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中的产品成本来进行操纵。

  • 标签: 半强制分红政策 盈余管理 再融资 国有控股 股权融资 投资者利益
  • 简介:利用2013—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为预测值计算股权融资成本,并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盈余质量、股权融资成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盈余质量能降低公司内外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显著提高投资效率,而股权融资成本与投资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股权融资成本在盈余质量和投资效率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股权融资成本使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的作用下降。

  • 标签: 盈余质量 股权融资成本 投资效率 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