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湛江市农村孕晚期妇女贫血情况及分析。方法采用日本SysmexXS-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934例孕晚期妇女进行Hb及RBC测定,判断其贫血程度,并按不同年龄组(<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5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4例孕晚期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15.52%。其中轻度贫血患病率为95.86%;中度贫血患病率为3.45%;重度度贫血患病率为0.7%。湛江市农村孕晚期妇女中<20岁的贫血患病率为16.82%、21-25岁贫血患病率为13.71%、26-30岁贫血患病率为15.65%、31-35岁贫血患病率为15.38%、>35岁贫血患病率为22.58%结论孕晚期妇女贫血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孕妇需定期、常规检查Hb及RBC,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水平,采取综合措施,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降低孕产妇贫血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晚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65例孕晚期妇女(孕周>35周)、122例孕早期妇女(孕周<13周)和36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浆中的PT、APTT、TT、FIB,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非孕组相比,孕晚期组PT、APTT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早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进入孕晚期阶段后血液趋于高凝状态,及时掌握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对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的部分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孕周≥29周60例孕晚期妇女作为观察组,60例门诊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进行检测,并就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参考范围做比较,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皆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有一定异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故而在围产期需密切关注孕妇的各项凝血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凝五项检测对孕晚期妇女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200例妇女,均来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其中100例为孕晚期妇女(研究组),另外100例为未怀孕者(参照组),所有妇女均利用希森美康CS1600全自动血凝仪配合西门子诊断试剂进行 5 项血凝指标检测,并分析检测情况。结果 两组参与检测的妇女血凝指标参数均不同,差异明显,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PT、APTT、TT指标要低于参照组,另外FIB、D-二聚体指标研究组要高于参照组。结论 血凝五项检测应用孕晚期妇女可准确发现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通过对凝血指标的动态检测,能够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孕妇及时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