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性盆腔3DT2WI(VISTA)序列对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诊断和分型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100例女性苗勒管发育异常患者进行3DT2WI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1)100例患者20例原发性闭经、15例子宫发育不良、10例弓形子宫、20例宫角残留、10例T形子宫、25例纵隔子宫。(2)患者的3DT2WI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卵巢显示评分,与2DT2W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DT2WI诊断的运动伪影分值是(1.16±0.38)分低于2DT2WI的(1.76±0.85)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2WI扫描的时间短,且可获得高质量的图,能够对各类型的苗勒管发育异常展开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腹腔镜下治疗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6月在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配合,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情绪状态的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指数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治疗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配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有利于腹腔镜手术的顺利实施,而且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育龄人群生殖道感染与生殖健康。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60例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医生诊治和实验室数据检查的结果对生殖道感染和生殖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60例患者的感染类型进行分析,其类型包括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梅毒等,其比例为20%、28.3%、25%、18.3%、8.4%。对不同类型生殖道感染的人数以及学历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学历越高,患病人数越少。结论育龄女性需要被列为生殖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针对不同群体的育龄女性需要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必要时开展生殖保健指导和教育,预防生殖道感染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分泌检测的情况与清洁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女性患者,对其生殖道分泌物采用图片显微镜检测滴虫和霉菌等。结果50例患者中,滴虫患者为2例,感染率为4%,霉菌为10例,感染率为20%,滴虫和霉菌混合型感染的患者为1例,感染率为2%,滴虫、霉菌感染的患者分泌物清洁度等级大多为III-IV度,清洁度为II度的患者也存在滴虫及霉菌感染的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收治的女性患者中,阴道分泌物中滴虫和霉菌感染的几率较高,分泌物清洁度与滴虫和霉菌感染有一定关联,因此应加大生殖健康的宣传力度,充分做好健康普查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妇科门诊女性生殖道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笔者所在基层医院拟定于2015年10月面向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疾病免费普查活动,暂定次年9月为本次普查工作截止时间。该时间段内参加免费生殖疾病检查与接受问卷调查的女性共计3039名。结果参加本次免费普查的育龄妇女中患病女性有1295名(42.6%)。553例(18.2%)患宫颈炎,386例(12.7%)患阴道炎,249例(8.2%)患子宫肌瘤,64例(2.1%)患盆腔炎,43例(1.4%)患外阴疾病。结论加强落实育龄妇女生殖道健康普查、普治工作是降低女性生殖道疾病患病率的主要着手点,结合女性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制定可行性干预措施。
简介:目的针对长春汽开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展开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开展的妇科疾病治疗提供经验支持。方法择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瘙痒或者是白带分泌数量增多患者184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抽取全部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常规取分泌物进行pH值、胺试验、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免疫层析法及分离培养法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血清学检查。尖锐湿疣病理检查。结果该组1184例患者中,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797例(占43.2%),支原体感染661例(占35.8%),沙眼衣原体感染120例(占6.5%),滴虫性阴道炎患者206例(占11.2%),细菌性阴道疾病患者168例(占9.1%),尖锐湿疣患者47例(占2.5%),梅毒患者18例(占1.0%),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125例(占6.8%),其中支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221例(占12.0%),衣原体和念珠菌混合感染52例(占2.8%),衣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23例(占1.2%),支原体和阴道毛滴虫混合感染43例(占2.3%)。结论阴道假丝酵母菌及支原体是导致长春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选择药物时要兼顾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生殖中心的系统护理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未实施系统护理管理模式的生殖中心护理工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实施系统护理管理模式的生殖中心护理工作为观察组,两组均以生殖中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为例,统计并分析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等待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系统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置有无尾丝宫内节育器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统计我站计划生育门诊400例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发生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根据放置宫内节育器有无尾丝分为两组有尾丝组(宫铜型节育器、活性r型宫内节育器)共200例;无尾丝组(Tcu220节育器)200例。结果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3、6、12个月分别对400例患者进行随访,2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颈炎、盆腔炎的发生率无尾丝组均为0;有尾丝组宫颈炎发生率为1.03%、盆腔炎发生率为0.05%。结论有无尾丝宫内节育器均不增加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且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几率均较低。
简介:目的建立生殖支原体TaqmanMGB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期发现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黏液脓性宫颈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建立TaqmanMGB荧光PCR检测技术;采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4例、体检中心对照组标本63例,应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结果Taqman探针荧光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24.3%,对照组未检测出生殖支原体;除不孕以外其他几项调查内容包括尿道炎症状、非婚性接触史、复发性宫颈炎以及治疗史均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联(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17.6%、52.9%、42.5%、100%。结论TaqmanMGB荧光PCR法是目前较为适用的生殖支原体检测方法。生殖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致病因素;生殖支原体的检测在指导复发性宫颈炎的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对输卵管阻塞的影响。方法 :收治 120例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症患者 10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分离培养法测定两组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解腺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细菌阳性情况。结果 :继发性不孕症组患者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 UU、 CT及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 (P<0.05)。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组患者宫颈、盆腔液及输卵管中 UU、 CT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 (P<0.05)。结论 :女性输卵管 UU、 CT感染可引起输卵管炎症及积水,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早期腹腔镜检查及手术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的治万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女性生殖道感染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使用IUD的已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探讨IUD使用者患RT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有13例患有阴道炎,占总数的32.50%;有19例患有宫颈炎,占总数的47.50%;有8例患有盆腔炎,占总数的20.00%。孕次越多感染率越高、IUD使用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有尾丝节育器的感染率较高、异常子宫出血的感染率较高、不含铜材质的IUD感染率较高。结论使用宫内节育器会给女性带来较高的生殖道感染风险,且所造成的感染类型也较为多样;此外,孕次、IUD使用时间、有尾丝节育器、异常子宫出血、IUD材质不含铜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