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伊维菌素是一种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人体及动物的抗寄生虫治疗。伊维菌素主要采用对阿维菌素选择性催化加氢来制备。对阿维菌素原材料处理后,当氢气压力 0.6MPa,温度为 45℃~ 50℃,反应时间 4h,加氢反应活性达到最高,催化效果最高,转化率,选择性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5637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所)作为研究细胞,使用含有低、中、高浓度曲古抑菌素A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5637细胞24、48、72 h。然后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凋亡率、处于各细胞周期阶段的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方差检验和t检验。结果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药物作用时间延长,5637细胞相对生存率[空白组:100.00%、100.00%、100.00%;低剂量组:(90.45±18.56)%、(80.45±12.25)%、(65.45±8.65)%;中剂量组:(71.02±9.56)%、(63.45±6.12)%、(50.42±6.35)%;高剂量组:(52.14±6.25)%、(42.11±5.14)%、(20.25±3.25)%](F=11.483、9.244、8.264,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处于亚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p21蛋白显著升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细胞周期蛋白D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空白组。结论曲古抑菌素A可以通过抑制p-Akt信号通路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同时也可以通过促进p2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因颅内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1次/8 h联合多黏菌素B 50万U、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加用多黏菌素B 5万U、1次/d鞘内注射。用药前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为3、4级。第4次鞘内注射硫酸多黏菌素B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约9 h后双下肢肌力均降至1级。考虑患者的下肢肌无力可能与鞘内注射多黏菌素B有关,停用鞘内注射及静脉滴注用多黏菌素B,改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1次/6 h联合万古霉素1 g、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恢复至3级和4级。
简介:【摘 要】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是实现高效课堂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 E录播”教学评价系统,通过专家在线点评、他评、自评,反思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 E录播”的优势所在。基于“ E录播”教学系统进行课堂评价研究,在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我校课题组采取课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对比试验法等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受篇幅所限,本文重点介绍研究过程,主要介绍课例研究法及调查问卷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脑外伤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急诊脑外伤患者289例,最终入选219例及与相匹配的对照组220例,入院1 h及住院72 h行心电图,测算P波离散度(Pd)、校正后QT (QTc)、校正后QT离散度(QTcd )、校正后Tp-e间期(Tp-ec )、校正后Tp-e间期离散度(Tp-ecd )及Tp-e/QT比值,分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脑外伤组第1天和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外伤组心电图指标与病情轻重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脑外伤组患者第3天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及第1天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格拉斯哥(GCS)评分中重度脑损伤患者Tp-ec、Tp-e/QT较评分为轻度者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48±16.58 )vs(130.14±11.86 ),P=0.006 ;(0.29±0.04)vs (0.23±0.03 ),P=0.030]。住院期间出现MACE组患者Tp-ec、Tp-e/QT较无MACE组增大[(149.76±12.52 )vs(128.84±12.47 ),P <0.001 ;(0.30±0.04 )vs (0.21±0.03),P <0.001]。结论急性脑外伤患者Tp-e和Tp-e/QT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价和预测指标。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近一年本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中选择 120例参与研究,根据数字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组 60例患者。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者接受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者接受头孢吡肟治疗,将两组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71.7%和 95%,两组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头孢唑林钠相比,头孢吡肟治疗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病毒的感染,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