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临床使用多粘菌素的合理性,为加强多粘菌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抽取某院 2018~2019年出院患者病历,收集使用多粘菌素的病历 126份,对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多粘菌素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近2 年来使用多粘菌素抗感染治疗的126例患者病原学送检率达100%,病原学阳性结果159例次(95.7%)。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使用多粘菌素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未给予负荷剂量、重复用药等问题。结论:药师应通过药学服务帮助临床提高多粘菌素的合理用药水平,优化多粘菌素给药方案。
简介:革兰阴性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但这些年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比例逐年上升,多粘菌素作为革兰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粘菌素B(polymyxinB)最早于1947年在Bacilluspolymyxa的二次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1949年在B.polymyxasubsp.colistinus中得到多粘菌素E(polymyxinE)。1959年作为抗菌药物用于临床,由于严重的肾毒性,而逐渐被新晋抗菌药物取代。近期,除了替加环素批准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但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外,就再无其他新研发的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药物,但随着替加环素的大规模使用,耐药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原来的抗菌药物,如多粘菌素被再次启用,作为治疗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后选择。
简介:摘要: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不断上升[1],对于CRO的治疗,临床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数十年前停用的多黏菌素被重新用于耐药菌的治疗[3]。尽管多黏菌素存在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4],但其作为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最后选择,同时在重症感染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其耐药可能至CRO感染的患者无药可用。本文就多粘菌素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第一步进行一般化的描述分析,单因素分析主要运用于部分调查指标、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运用于处方合理化的分析。结果200张处方中,共用药533种,每张处方费用均为88.34元。统计环境比较完善,注射剂的使用量、各种付费方式、药费水平在我院科室、门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而门诊各自的处方合理性、用药的种类数、抗生素各自的费用、药费都有明显的差异,P值小于0.05。结果显示,处方不合理的为13张,占6.8%,基本药物的使用率高达65.6%,抗生素使用率为35.1%,抗生素的使用费用占各大科室、门诊中的比例具有较大的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的分析表明,抗生素的种类数量、患者年龄、抗生素药费这三个方面能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抗生素价格、用药的种类数量、抗生素的种类数量、选择的门诊科室、患者年龄等因素与处方的合理性有较大关联。结论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对比国际用药标准,门诊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标准,但抗生素的使用水平仍需要加强。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疖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疖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塌渍后,再外涂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对照组仅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塌渍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疖肿效果良好,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某医院70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所有处方采用资料回顾的方法展开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分析患者疾病的类型、用药的类型、剂量以及时间,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占50.0%,治疗过程中使用前3位的药物依次分别为硝苯地平、尼莫地平以及卡托普利。结论本次研究的70例心虚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医生按照患者的基本状况以及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了相对比较合理的用药方案,并且根据这一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研究可通用。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院西药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我院门诊使用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我院2005年5~6月和2006年5~6月西药门诊处方共10031份,进行逐一的审核及统计分析。结果人均用药2.4种,人均每次药费74.80元;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38.02%,使用注射剂的处方占25.97%,全部使用药品通用名的处方占22.42%;不合理处方占29.88%,其中2005年处方不合格率为37,75%,2006年处方不合格率为22.03%。结论我院2006年西药门诊处方质量较2005年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儿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对照组,组内50例患者均未实施用药规范管制;将2022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观察组,组内50例患者均实施用药规范管制;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差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用药规范管制实施在儿科用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共开处方240张。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等情况分析所开处方的合理性,并对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40张处方中,其中96张不合理,不合理率为40.0%,用药不合理性表现在药物的用量用法、重复用药、联合用药、药物配伍以及药物拮抗等方面,其中,以药物的用量用法、联合用药占主导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处方不合理的主要因素是用药种类和数量、药物的费用等,进而影响到用药合理性。结论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密切,控制处方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对抗生素的应用,对于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通过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处方及其用药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探讨了处方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特殊联系。方法我们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原理及其方式,编写了问卷调查表,抽取了调查对象的一些样本,对其进行了用药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其合理性。结果在该医院治疗的患者中,平均药品支出费为142.21元,平均用药种类数为3.09种,患者自己清楚的用药正确率为68.56%,不合理的用药处方有7.08%。结论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药剂科的药物和处方使用基本合格,同时也存在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病情的时间不充足,从而引发一些患者了解正确用药的比例很低,尤其在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时,没有照医嘱服用或者注意禁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