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土地利用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及时、有效地掌握土地资源现状,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并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全天候监测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等土地利用状况。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空间信息丰富、覆盖面广、快捷方便准确等先天优势。从2010年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启动之后,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高分一号—六号等多个对地观测卫星,使同一区域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更加高效。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指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广域性、周期性、经济性的多源遥感信息数据源,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并结合地面辅助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从而实现动态变化监测[1]。由于具有真实、直观、快速覆盖和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反映更加及时、准确,为国土资源规划、利用、调查、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简介: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扩大和发展受区域土地覆被状况的影响。在以往监测方法中,图像判读和解译获得的是对地物的大致估计,会产生较大误差。单源高光谱又会因飞行高度等问题使动态监测能力较差。所以本文章阐述了高光谱遥感与水土流失的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引入了机载和星载高光谱遥感的多源监测,利用其高精度分析能力、光谱信息和空间几何信息 ,进行图像增强、融合处理和三维地形分析 ,突出目标区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像标志,方便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简介: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扩大和发展受区域土地覆被状况的影响。在以往监测方法中,图像判读和解译获得的是对地物的大致估计,会产生较大误差。单源高光谱又会因飞行高度等问题使动态监测能力较差。所以本文章阐述了高光谱遥感与水土流失的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引入了机载和星载高光谱遥感的多源监测,利用其高精度分析能力、光谱信息和空间几何信息,进行图像增强、融合处理和三维地形分析,突出目标区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像标志,方便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严密监测。
简介: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提出了一种区域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遥感监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提取成渝经济区城市范围,并分析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同时以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为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成渝经济区城市面积由1994年的2074km2增长到2015年的4391km2,年均增长率为3.64%,且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略快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②城市内的NPP均值远低于非城市区域,且近年来二者间的差异逐渐增大,成渝经济区快速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被NPP,特别是对城市内部的植被NPP影响较大;③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是导致成渝经济区城市内植被NPP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
简介: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简介:大同矿区由于古窑开采、小煤窑私挖滥采形成了众多在地表浅层燃烧的暗火火区。针对这些火区特点,利用LandsatTM/ETM温度反演、无人机和地面红外热像仪等集成分析技术监测马脊梁矿煤火区。利用LandsatTM/ETM影像提取2000年、2002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5个时期的煤火区热场分布信息,分析其变化过程,圈定煤火区的大致范围;利用无人机搭载光学相机拍摄火区的高分辨率影像,结合煤火区地裂缝的纹理、线特征和灰度值等信息,建立知识模型,提取煤火燃烧区的构造裂缝,为探测、治理地下煤火提供了依据;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煤火燃烧重点区域的温度场信息,进行热点趋势和着火点深度分析,为确定煤火区燃烧点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