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足月妊娠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A组多模式镇痛组—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与皮下自控镇痛(PCSA)相结合;B组(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4、8hVAS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与皮下自控镇痛(PCSA)相结合的多模式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作用完善确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手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老年髋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氟比洛芬脂复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镇痛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脂复合舒芬太尼镇痛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结果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VSA)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较观察组高,即20.83%>8.34%,(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复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髋关节手术后镇痛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对提高ADL评分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护理。方法:回顾观察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1月期间接收的外科 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9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观察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术后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研究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为 96.77%,对照组为 87.1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护理。方法回顾观察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外科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观察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术后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术后排便时间、术后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研究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研究组为96.77%,对照组为87.1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产后疼痛管理,探索了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共选取120例产后疼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其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对照组。多模式镇痛组采用术后镇痛泵组和腹横肌神经阻滞镇痛组综合镇痛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镇痛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多模式镇痛组在产后疼痛缓解、心理状态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而言,该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疼痛缓解速度更快,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同时,该镇痛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也未表现出显著增加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认为,多模式镇痛是一种有效的产后疼痛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未来研究可继续探索该镇痛方案的最佳组合及在不同产妇群体中的适用性,为产后疼痛管理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展开分析,将2020年11月之前收治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之后时间段收治的34例患者为参照组。2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前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都得到了改善,且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背景:围全膝关节置换期疼痛处理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成为关节外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康复的效果,探索相关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按照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每组20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单侧膝关节置换并进行术前宣教和塞来昔布给药。置换后硬膜外镇痛组通过留置导管连接0.2%罗哌卡因、2mg/L芬太尼止痛泵镇痛;股神经阻滞镇痛组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间断注射0.2%罗哌卡因镇痛。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6,12,24h和2—7d每天的疼痛程度,以及2-7d每天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后2-7d,2组患者每天的静息痛和活动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均呈下降的趋势,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小于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置换后2-7d,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都逐渐升高,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大于硬膜外镇痛组。结果说明虽然硬膜外镇痛和股神经阻滞镇痛都能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但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近期的运动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能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康复,且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能有效控制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肋骨骨折重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急诊肋骨骨折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每组20例,观察各时间点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M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M组4小时和48小时的Ramsay评分较低(P<0.05),且M组患者恶心发生率显著降低,嗜睡明显减少(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效果较好,且副作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