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患者标本647例,多为发热、贫血或三系异常者。结果经血涂片镜检有50例与仪器结果不符,其中幼稚细胞2例,(后诊断为白血病)、幼稚粒细胞18例。冷凝集导致mchc异常增高、红细胞凝集等5例,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例,红细胞碎片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10例。有核红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增多10例,余下血液涂片结果同血液分析仪结果相符。结论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联合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报告从而避免临床医生漏诊、误诊。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形态学观 察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及临床表现。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06儿科收治50例幼儿急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及实际临床表现。结果:发热第一天、发热第三天、出疹期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病程存在相关性,其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伴随病程延长呈明显升高趋势,中性粒细胞计数伴随病程延长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大部分患儿在疾病早期均未出现明显症状,高热出现后第一天,仅有2例(4.00%)发生咽喉充血情况,12例(24.00%)伴有鼻塞流涕症状,10例(20.00%)伴有呕吐症状,6例(12.00%)伴有腹泻症状,上述症状、体征均比较轻微。高热第三天,16例(32.00%)发生咽喉充血情况,14例(28.00%)软腭部出现红斑,20例(40.00%)伴有鼻塞流涕症状,15例(30.00%)伴有呕吐症状,10例(20.00%)伴有腹泻症状,上述症状较高热第一天出现加重。高热末期、出疹前期,16例(32.00%)出现刺激性干咳。50例幼儿急疹,平均发热时间为(2.48±0.61)天,17例(34.00%)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3例(66.00%)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7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平均发热消退时间为(1.92±0.58)天、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1.54±0.49)天,33例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平均发热消退时间为(2.01±0.62)天、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1.63±0.5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临床表现在疾病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差异,重视、加强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及临床表现检测与观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幼儿急疹 发热期 外周血常规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差异显著(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学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02例进行血常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给予常规检查,观察组(n=5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85位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血常规检验操作要求制备血涂片,完成初次血液标本分析后,为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再次抽取2mL-3mL外周静脉血,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比较患者初次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结果。结果:85位患者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检验中异常血象标本细胞形态学检出率高于初次血常规检验结果,数据差异明显(P<0.05)。85位患者外周血涂片复检血常规检验操作流程平均耗时、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待时间相较于初次血常规检验耗时,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的的开展有利于明确疾病诊断,提升疾病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复检工作 血常规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频繁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1月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初次献血者并每年固定献血20次的献血者81例,分析献血次数、年龄段、性别对献血者RBC、HGB、HCT三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81例献血者随着捐献频次的增加在第10次开始RBC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固定成分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捐献频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结果:观察组总检出异常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为92.00%、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8.00%(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增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同时帮助降低漏检率与误检率,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专业依据。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漏检率 误检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运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6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查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观察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患者各个项目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运用在血常规检验中,有较高价值,检出阳性率更高,漏检、误检风险减少,有利于患者后期开展有效治疗。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