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青年路社区卫生服务中 451450
血常规可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是贫血或血液病患者要检查的基本项目。但是,很多人对血常规检查了解不多,对于数值的判定没有一个标准。单独的血常规检查可以看出血液系统疾病,并且了解各项指标计数,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疾病。
血常规是我们常说的血液常规检查,主要用于检查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形状。通常,需要针刺来采集血液,并测量血液中的细胞数量,进行血涂片等,并依次进一步观察血液中细胞的形态,那么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是收集静脉血或外周毛细血管血,以帮助诊断疾病。具体的血液分析方法是手动方法和仪器分析。手动法是用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传统方法,仪器分析通过仪器控制血液。
血液检查非常快,并且通过该测试可以及时检测到疾病的许多早期症状。例如,贫血的基本检查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指标。血小板检测身体各部位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排除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血常规检查可以看出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积极意义。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1.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系统与氧气供应更相关。如果指标降低,则表明贫血的症状并且组织处于缺氧状态。指标增加可能会导致脱水,肺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椭圆形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包括: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2.白细胞系统
通常高白细胞指数表示体内炎症,低水平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白细胞由五种白细胞组成,大多数嗜中性粒细胞和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并且各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嗜中性粒细胞:也称粒性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60-70%,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一般炎症或感染白细胞总数增多,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最为明显,可占总数的80-90%。白细胞降低,多为病毒性感染、伤寒等病。如感染之初白细胞增多,表示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如突然降低,则表示感染严重或机体抵抗力太差,无反应能力。
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1-5%,它的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如哮喘病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等)。
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有时找不到,所以为0-1%。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2%,它的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25-30%,仅次于中性粒细胞,在5岁以下儿童占的比例更高,可达50%左右。常见于结核病、百日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检查最基本的作用是检测体内止血的速度。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主要是用来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外,还可以用来诊断一些血小板减少或者增高的其他疾病。比较常见的有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在生病之后去医院就医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身体尽快康复。在去医院检查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化验血象,其中有一项化验叫做血小板测定,那来了解下血小板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
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测定主要是针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的化验,临床上这项检测可以作为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指标。这类患者容易出现抗血小板抗体,因此在诊断此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血小板测定。不过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呈阳性,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不能以血小板测定这一项指标为准。
检测血小板变化的具体原因:在进行剧烈运动后,或者饱餐之后,血小板会有所增高。而在经期或者是青少年血小板的数量就偏少,这些都是生理性的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病理性的因素也会导致血小板降低,比如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或者是血小板遭到破坏、消耗过多的情况下,血小板的数量就会明显减少。
血小板增高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等疾病。此外,还有急性感染、失血、溶血等,也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