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头颈癌主要指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主要起源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黏膜,全球每年新发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患者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中应用细节管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治疗的6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期间予以细节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在抑郁焦虑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实施治疗,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关注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针对2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9月,分为2组,对照组为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总疗效观察组患者以7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而言可缓解病情,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故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采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15例患有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期间有8例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并纳入研究组,7例患者接受另外接受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并纳入参照组。同时针对性统计临床疾病控制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将两组临床获得数据统计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统计临床数据,治疗前,两组SCC、CEA、VEGF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无显著差异性,组间对比结果P>0.05;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7(87.50%)、参照组为4(57.14%),组间数据对比结果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各组均见变化且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后见研究组数据根据优势性,组间对比结果P<0.05。结论 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用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明显,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肿瘤标志物水平得到优化,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实施治疗,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的效果,关注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针对2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9月,分为2组,对照组为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观察组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总疗效观察组患者以7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对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而言可缓解病情,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故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美国SEER数据库的资料,评估放疗对初诊转移性头颈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筛选2010—2015年初诊为转移性HNSCC的患者1226例,包括放疗组762例(62.1%),未放疗组464例(37.9%)。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癌症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在全组患者中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和倾向配比评分(PSM)评估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组,并在不同风险组中分析放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位CSS和OS时间分别为11.0个月和10.0个月;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中位CSS时间分别为13.0个月和6.0个月,中位OS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6.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转移脏器个数、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CSS:P值为0.045、0.021、0.001、0.002、<0.001、<0.001、<0.001、<0.001;OS:P值为0.002、<0.001、0.002、<0.001、<0.001、<0.001、<0.001、<0.001)。PSM配对后,在低、中、高风险组中,放疗和未放疗患者3年CSS分别为:62.5%∶23.5%、22.4%∶15.7%和10.5%∶9.6%(P=0.008、0.001、0.203);3年OS分别为:58.0%∶20.8%、19.8%∶12.7%和7.0%∶6.1%(P=0.002、0.001、0.166)。结论放疗显著提高低风险和中风险组患者的CSS和OS,但高风险组患者不能从放疗中生存获益。
简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与鳞癌的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期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期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的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的辅助治疗方法。Ⅲ、Ⅳ期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质子治疗头颈部复发的腺样囊性癌(A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5—2010年间我院质子中心共收治了6例病理证实的局部复发的头颈部ACC患者,均给予质子适形照射,剂量54.0~77.5Gy(中位数64Gy)分27~37次,2.0~2.5Gy/次。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质子治疗。总缓解4/6。1、3、5年总生存分别为6/6、5/6、2/6。急性不良反应为6/6,口腔黏膜反应为2/6。晚期不良反应中脑坏死为1/6,失明为2/6。结论质子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125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29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peripheraldose,MPD)90~160Gy,粒子活度29.6MBq。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植入粒子12~67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5%(16/29),6个月71%(20/28),12个月45%(10/22),2年36%(5/14)。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肿瘤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65岁)肿瘤患者已经成为临床主体患者人群之一。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70岁患者可以从同步放化疗中获益,70~80岁的患者存在争议,选择化疗时需慎重。对于顺铂不能耐受的老年患者,可以选用卡铂或尝试其他消化道及肾不良反应较小的化疗方案。西妥昔单抗等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放疗尽管在整体人群中优于单纯放疗,但年龄亚组分析显示老年患者获益有限。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高表达的老年患者可能从同步放疗或新辅助治疗中获益,但相关的高级别临床证据仍然缺乏。对于>80岁的高龄患者,单纯放疗可能优于同步放化疗,以姑息治疗为目的的低分割/大分割放疗可安全用于这部分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患者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鼻咽来源12例,非鼻咽来源12例,共34个肺转移病灶行SBR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SBRT后出现新发病灶者13例,其中9例出现在SBRT治疗1年内。1年实际局控率为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5.2个月,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46%;肺转移后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位于鼻咽和原发灶治疗后无瘤间期>1年者有生存优势。全组SBRT后均未观察到>3级放射性损伤,轻度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13%。结论SBRT治疗头颈部肿瘤肺寡转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原发肿瘤来源于鼻咽者可能有更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患者104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2例、稳定22例、进展40例。总有效率为40.38%(42/104),总控制率为61.54%(64/104)。主要毒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皮疹,以轻度反应为主。结论:在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的治疗中,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总体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简介:目的观察古拉定(还原型谷胱甘肽)对Ⅲ/Ⅳ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的辅助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5年4月,75例Ⅲ/Ⅳ期头颈部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5例,放化疗同时静脉点滴古拉定;对照组(单放化疗)40例。两组放疗剂量55.9~70.8Gy(平均65.8Gy),放疗同期DDP+5-Fu化疗2个疗程,放疗后再化疗2个疗程。结果古拉定组急性放化疗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1);对放疗和化疗推迟完成的影响,古拉定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33);两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6%和85%,2年生存率分别为83.2%和81.1%。结论古拉定对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治疗预后及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57例头颈部A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85例,发病年龄14~72岁。根据是否发生肺转移,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88例)和未肺转移组(69例)。应用SPSS 2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来计算统计学差异。应用R Studio 1.2.5042版软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肺转移生存期(lung metastasis-free survival,LMFS)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5%、85.2%,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7%和34.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病理组织学分级、是否伴高级别转化、Ki-67、T分期、淋巴结状态是肺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χ²=11.78、10.41、4.06、4.71、5.37、16.20,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为颌下腺或舌下腺(HR=3.53,95%CI:1.19~10.46,P<0.05)、较晚的T分期即T3-4期(HR=3.09,95%CI:1.54~6.23,P<0.05)、病理组织学Ⅱ-Ⅲ级(HR=2.47,95%CI:1.26~4.86,P<0.05)是ACC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肺部转移为主,显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原发部位、T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可以作为ACC肺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
简介: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arterialdissection,CAD)是指头颈部动脉内膜撕脱,导致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CAD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外伤、遗传、感染、偏头痛、吸烟、高血压及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典型CAD表现为颈痛或头痛、Homer综合症、同侧颅神经麻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或卒中。影像学检查对CA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常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表现是“线样征”,特征性改变是“内膜瓣”或“双腔征”。CAD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常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少数患者经抗凝治疗6个月效果不佳,颈动脉夹层动脉瘤进一步扩大或夹层所致的高度狭窄进一步加重时,需外科手术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 mg/d,替吉奥每天6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第1天至第14天,休息7 d,每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缓解率为15.3%(4/26),疾病控制率为76.9%(20/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2.1~6.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血小板下降、乏力等。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HNSCC近期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潜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