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120例服用地高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共进行189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9例次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中,有100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ng/ml内,占总例次的52.91%,有66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即小于0.8ng/ml,占总例次的34.92%,有23例次血药浓度测定值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即大于2.2ng/ml,占总例次的12.17%,研究显示,性别对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p>0.0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结论经过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本院对于地高辛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对于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用药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CEI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ACEI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地高辛更加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因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于我院治疗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80例采用地高辛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运动6min后心室率、静息状态心室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病死率16.25%及再住院率27.50%,均低于对照组的28.75%及46.25%,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心室率,有助于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永久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依据指南予利尿剂、地高辛、ACEI制剂、抗凝剂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则联合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状态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对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静息状态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心功能分级均降低,LVE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CHF伴永久性AF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与传统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经我院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11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患者给予传统地高辛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ACEI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类联合阝1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退热治疗仪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经验。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56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分别以退热治疗仪为主的降温治疗,以及冰敷为主的降温治疗,对比体温变化与并发症发生例。结果30min后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降温后120min与240min体温低于对照组,两组30min体温低于降温前、120min后低于30min后、240min后低于120min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颤、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退热治疗仪退热效果稳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梗塞分期治疗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脑梗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其中急性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急性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恢复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恢复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急性期眼针组与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急性期眼针组、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急性期眼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均大于急性期头针组,临床效果优于急性期头针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临床效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应用眼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头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脑梗塞恢复期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患肢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d、3d、5d肿胀周径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肌酐、血常规、肌酸激酶和谷草转氨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伤口感染率为18.8%,与对照组的7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治疗技术在毒蛇咬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切开引流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老年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55%,数据对比显示前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的治疗效果,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优良,其治疗有效率高,能有效促使老年肿瘤患者彻底摆脱肿瘤疾病,恢复健康体魄,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炼及内服中药等中医综合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中医综合治疗,本组患者中有100例通过X线片拍片检查显示解剖复位良好,有6例为近解剖复位。术后对其实施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都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均在两个月以内。依照以上患者骨折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4.33%。结论,肱骨干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措施,效果良好,且临床操作比较简单,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也乐于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8月痤疮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红蓝光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痤疮治疗效果;治疗不良症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痤疮色斑面积、瘢痕面积的差异。结果药物+红蓝光治疗组患者痤疮治疗效果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无明显不适,药物+红蓝光治疗组治疗中有1例不耐受红光刺激,P>0.05;治疗前两组痤疮色斑面积、瘢痕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药物+红蓝光治疗组痤疮色斑面积、瘢痕面积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瘢痕面积和色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前牙的美容修复中正畸治疗应用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前牙缺失(损)患者(54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27例。研究乙组患者传统治疗,研究甲组患者正畸治疗,对患者的美容修复效果、满意度进行总结。结果乙组患者的美容修复有效率(85.19%)小于甲组患者(1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38)。乙组患者的总满意度(77.78%)小于甲组患者(96.3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43)。结论在前牙缺失(损)患者的美容修复中,正畸治疗的美容修复效果确切,而且患者的满意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