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前期存在一定局限性,直到辛亥革命结束后,对中国现状处于迷茫时期的李大钊先于其他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射到俄国十月革命,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至此,其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李大钊 民族主义 转变 启示
  • 简介: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929-1937年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的理想;在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的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印穆斯林政党。在促使真纳转变的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的。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的分裂成为可能。

  • 标签: 真纳 印度 民族主义者 教派主义者 穆斯林联盟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演变出了一种极端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理性和优越感产生了强烈冲击。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也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高校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健全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新模式。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大学生 国家认同
  • 简介:当代俄罗斯学界的文学批评家,如杜纳耶夫、叶萨乌洛夫、扎哈罗夫等人通常把宗教性视为俄罗斯文学的首要属性,甚至将诸多文学作品看作是福音书文本的衍生形态。此类文学批评通常以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学的母题,隐含着借助东正教文化精神与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姿态,其内在继承了19世纪霍米亚科夫、梅烈日可夫斯基等人思想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东正教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普遍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他们表示或正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正面临着沿线国外民族主义的威胁。比如,以俾路支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曾多次引发暴力冲突事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构成了一定威胁。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历史问题的积累,也有现实问题的新增;既有大国博弈的国际因素,也有政治经济的国内因素。重视、梳理、分析这一问题,对我们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从实践中切实维护我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安全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带一路”建设 巴基斯坦地方民族主义 中巴经济走廊 威胁 对策
  • 简介:2018年5月5日,由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举办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召开。在“民粹民族主义”分论坛上,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Yechury)作了题为《印度语境下的民粹民族主义》(PopulistNationalism:theIndianContext)的主题报告[1]。西塔拉姆·亚秋里总书记的主旨发言,立足于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中央单独执政的社会政治环境,从民族主义的诞生、“印度理念”的演变和服务于国际金融资本的民族主义三方面,就印度民粹民族主义的兴起、民粹民族主义引发的社会乱象以及印度左翼政党的应对措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报告不仅为我们研究印度共产主义政党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开展印度国别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必要的帮助。

  • 标签: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粹主义 印度人民党
  • 简介:本文以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基于民族尊严之上的我族意识是战时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晚清以来爱国知识分子建构的中华民族的族群意识对出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现代族群意识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思想相结合后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为使命,并愿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

  • 标签: 抗战 青年知识分子 民族主义
  • 简介:虽然1921年拒绝了燕京大学的聘任邀约,但胡适通过演讲、座谈以及与学校主事者的私人往来等方式与燕京大学保持了近三十年的密切联系。基于其科学主义和思想自由的立场,胡适对宗教持“容忍”与“了解”之态度,但他明确反对燕京大学利用学校进行传教的做法并给予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基于其文化民族主义的立场,胡适对燕京大学在中国文史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与燕京大学的关系,为索解新文化知识分子对待宗教文化及教会大学的复杂态度,提供了一个意蕴丰富的典型个案。

  • 标签: 胡适 燕京大学 宗教教育改革 中国化
  • 简介: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 标签: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 中国 安全 政策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甘肃省藏族英语教育为例,首先从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语言负迁移以及民族主义文化意识三方面详述了藏族学生心理语言距离产生的根源;然后分析了其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基于心理语言距离的调试目的,呼吁构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语料库来应对多语种干扰,并倡导英语习得从语言权力观向语言资源观过渡来克服民族文化意识,实现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平衡。

  • 标签: 藏族英语教育 心理语言距离 语言生态环境 语言负迁移 民族主义文化意识
  • 简介:摘要在网络民族主义事件过程中,集体认同使参与者的身份实现由自我身份意识的帝吧吧民到国族身份意识的转变,网络空间聚集导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者的集体兴奋而产生国族身份意识觉醒,视觉文本对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者国族身份意识带来的“唤起机制”,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过程中的狂欢表演实现国族身份意识与个人身份认同的统一,网络民族主义参与者通过文化认同、情感共鸣、意见呈现、集体行动实现国族身份意识的确立。当前青年网络民族主义参与的新特征,理性、非理性与情感性交织并存,社群组织彰显高度组织性与动员作用,内容形式的戏虐、调侃方式将政治娱乐化,在文化符号的传播交流中实现爱国主义情感交流。必须采取措施推动青年理性参与网络民族主义,以文化符号强化爱国主义情怀,重视线上和线下的双重动员作用,重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政府与青年群体之间的信任契约关系。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政治参与 身份建构 爱国主义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是国家自上而下的建构民族主义范式。它继承了革命、建设阶段的民族主义资源,并在尝试维持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平衡关系的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第二阶段萌芽于90年代中后期,形成于21世纪,主要是社会领域自主式建构民族主义范式。它强调二元对立基础上的民族本位,既构成国家民族主义的基础支持,又容易破坏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阶段是2010年前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效弥合了国家自上而下建构民族主义与社会自下而上自主式建构民族主义的潜在矛盾,实现国家与社会在民族主义建构中的有效上下互动,持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融入世界的进程,不断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统一。

  • 标签: 改革开放 现代化 民族主义 国家 社会
  • 简介:史料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将“史料研读”作为重要的选修模块之一,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和认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各类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史料教学已经是中学历史教学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史料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

  • 标签: 史料教学 历史复习 抗日战争 民族主义 视域 培养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当时低下的卫生保健现状和迅速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需要,广播体操正式推出.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标志性的深远影响力的全民健身运动.广播体操作为集体运动项目,在锻炼民众身体的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教化功能.普通民众通过广播体操实现强身健体的同时,广播体操也同时实现了对公民身体的有效规训.通过集中统一的身体规训,营造纪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进而促进民族国家的构建.

  • 标签: 广播体操 身体规训 公民意识 民族国家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推动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

  • 标签: 教育事业 发展现状 民族文化 中国
  • 简介:当代各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一些包含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遗产常常被建构成国家认同的符号,并在长期的审美再造中积淀起民族文化资本的蕴藏,进而产生了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和审美体验等三种重要的文化操演功能。

  • 标签: 文化遗产 审美再造 国家认同
  • 简介:杨卓华在《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8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是·项全新的、开创性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治理国家的实践十分短暂,没来得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苏联进行了探索,积累一些经验,也犯了严重错误,未能解决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问题。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治理 毛泽东 《观察与思考》 社会主义国家 开创性
  • 简介: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国家治理体系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要求、国家治理能力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等短板,这些不足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瓶颈.本文试图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主义、多元主义治理、法团主义的梳理与分析,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困境,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团主义路径探索,希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 标签: 国家主义模式 多元主义治理 法团主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无论人口的多少以及地区的大小都需要视为平等地位,而我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所以在民族问题上也一直号召平等、共存,并以此为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改善民族平等的政策,促进中华民族的稳定团结,为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西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中引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同时也是根据西藏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党的民族政策 西藏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