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曾于我院处接受过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曾经在2017年度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手术治疗方法为常规开腹取石术或),另外30例于2018年度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分析组(手术治疗方法为借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微创取石碎石术),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诊治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效果中,治疗总耗时、手术切口的大小、手术出血量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创伤小,取石效果好,手术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行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组,130例)和行ERCP+EST+ENBD+LC术(内镜手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胰腺炎、胆管炎及其他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7%比5.7%)、住院费用[(2.74±0.39)万元比(3.86±0.63)万元]均显著低于内镜手术组,但手术时间[(103.21±9.36)min比(88.18±7.20)min]显著长于内镜手术组,术后进食时间[(3.3±0.3)d比(2.2±0.8)d]迟于内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中出血量[(36.0±3.0)ml比(37.3±2.7)ml]、术后胆管炎发生率(1.5%比2.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胆漏(2.3%比1.4%)、腹腔出血(1.5%比4.3%)、切口感染(0比0)]、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7.1±1.7)d]与内镜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微创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疗效均较好,但LC+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维持胆总管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n=50);B组行LD+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BE,n=50)。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死亡病例。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C+LTCBDE及LC+LCDBE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但前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这82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4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显著低于B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区别;两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生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术3个月、6个月A组4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ERCP/EST-LC术治疗效果理想,但ERCP/EST-LC术费用较高,术后恢复较慢,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LC+LCBDE组和ERCP/EST+LC组。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LC+LCBD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ERCP/EST+LC组,禁食时间较ERCP/EST+L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LCBDE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T管外引流术(L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术(LBEPS)对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胆总管直径≥1.0 cm结石患者100例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为LCBDE组52例、LBEPS组48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胆管压力、生活质量、应激反应比较采用(±s)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BEPS组患者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可进食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LCBDE组(P<0.05)。术后LBEPS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LCBDE组,胆管压力低于LCBDE组(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于LCBDE组(P<0.05)。LCBDS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于LCBDE组,结石残余率、复发率均低于LBEPE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EP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52)低于LCBDE组18.8%(9/48),P<0.05。结论LBEPS治疗胆总管直径≥1.0cm结石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手术机体应激反应,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与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行上述二种术式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2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27人(对照组),行腹腔下保胆取石术联合ERCP及EST治疗25人(观察组)。观察二者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资料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二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联合ERCP及EST治疗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液炎症、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98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开腹组(49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联合组(49例)行LCBDE+胆道镜;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术中术后各时间指标、炎症指标及免疫功能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各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172、5.858、6.140, P<0.05)。炎症及免疫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3+、CD4+/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5d,联合组CRP、TNF-α、IL-8、HMGB1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t=10.580、8.424、6.811、2.751, P<0.05),NK、CD3+、CD4+/CD8+、均显著高于开腹组(t=6.116、5.865、3.448,P<0.05)。两组在残石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OCBDE,LCBDE+胆道镜可取得良好的取石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免疫功能抑制,并促进康复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A组采用了经胆囊管胆总管探察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LC)的微创治疗方法;B组,采用了内径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与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技术。通过对两组微创治疗方式的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等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两组数据统计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可以发现,LCBDE+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在临床医学中可以得到推广。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随访结果,分析可能导致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2001年4月~2006年1月我院96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显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及内镜下取石。通过随访术后疗效.对可能影响EST取石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第1次EST未取出或未取净结石15例,第1次EST结石清除率84.4%(81/96)。第1次取石失败后5例再次行EST取净结石,3例自发排石,2例服中药或其他药物后排石,术后B超或ERCP检查证实结石已经排出,总结石清除率为94.8%(91/96)。术后近期并发症1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5例、明显出血3例、急性胆囊炎和(或)急性胆管炎2例。5例因并发症或结石未取净行开腹手术。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胆总管结石〉1.5cm和既往有胆总管探查手术史是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85例随访10—59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3例、急性胆管炎1例;19例单纯胆总管结石在EST取净结石后没有切除胆囊,随访未见异常。结论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结石〉1.5cm和既往有胆总管探查手术史时,应警惕EST有取石失败的可能。对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在EST清除胆总管结石后不必预防性切除胆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胆囊结核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方案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ERCP和EST联合LC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LCBDE和LC联合缝合术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清除率及中转开腹率和及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清除率及中转开腹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长及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LC和LCBDE在手术和住院时长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但还需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期间选用不同微创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80例对象均选自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间到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群体,依据微创方法不同分组,将其中40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者归到对照组中,将剩余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者归到观察组中。对两种微创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但胃肠功能恢复用时、手术用时、术后住院用时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期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方案所呈现出治疗效果更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期间选用不同微创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80例对象均选自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间到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群体,依据微创方法不同分组,将其中40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者归到对照组中,将剩余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者归到观察组中。对两种微创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但胃肠功能恢复用时、手术用时、术后住院用时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期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方案所呈现出治疗效果更突出。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内镜超声诊断措施查看对胆总管微结石病症的诊疗效果;方法:选用某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内收治的 25例胆总管微结石患者档案做分析凭据,在诊疗过程中分别选用 EUS与 ERCP诊断措施,比较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效果;结果:在患者诊疗期间,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并且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 ERCP 84%、 EUS 100%,准确率为 ERCP 92%、 EUS 84。结合数据可知 EUS在阳性诊断率方面,明显优于 ERCP方法,而在准确率方面则稍低。二者比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比较 ERCP诊疗措施,内镜超声诊断的效率性更高,并且阳性识别率也更强,但准确率方面仍有提升的需要,若是能够将现有问题解决,势必能够为后续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