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居丧哀悼乃人之常情.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四川嘉绒地区丧葬的种类、程序、祭祀、忌讳和习俗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揭示了独具特色的该地区藏族的生死观,以及几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丧葬文化仪礼.这种仪礼的目的是:既充分尊重死者,更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从而也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之间割不断的情感.
简介:
简介:《嘉绒藏族历史明镜》(以下简称《明镜》)是南2009年藏文书籍《》(《嘉绒藏族历史》,2002年)编译而来的,原著由嘉绒藏人白湾·华尔登历时十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调查写就。存保持原著主题的基础上,编译者经过适当剪裁和少量史料补充,将原来的29章编译精简为11章,主要内容未变,大体仍旧按照远古、古代、近代的编年顺序,叙述嘉绒藏人和嘉绒藏区历史的源流和演变。
简介:摘要作为藏族独立的分支,嘉绒藏族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需要从“音”、“地”、“人”三方面入手,全面、客观探究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深入把握其风格、特色、内涵等,更好地在理论探究、实践探索中推动嘉绒藏族特色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
简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在朝廷主导的改土为屯政策下,大量汉人开始进入青藏高原东端的嘉绒藏族地区。从居住格局来看,部分汉人群体居于山地并与嘉绒人错间杂处,不具备人数与文化优势;从地方性基础来看,土官势力抬头,其身份逐渐向土司恢复。由此,部分汉人发生了由文化表征适应自然环境,到土地、房名制度上融入土司制度,并最终发生身份认同改变的转变。
简介:出丹巴县城西南角,跨过三岔河大桥,逆小金河而行,两岸景色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得莫测起来。沿途景物变化多端,时而幽绿,时而灰白。路下小金川河静静地流淌着,在平坦的河岸上,几处山峰倒映在河里,使河水显得格外的绿。从河谷地带往上看,每一道山脊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藏房,石墙的外面用红色的黏土、白色的石灰、褐色的矿物颜料描摹成江河湖海的样子。每一层的楼顶四角上都砌有形如牛角的模型,每一个角向两边弯曲,最后在顶端覆盖上一片石板,上面再放置
简介:在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区的岳扎乡纳顶村,有一种地方特有的剧种,其表演形式有东北二人转的影子,然而又不完全等同于二人转,表演者在表演前要将整个面孔涂上颜色,穿着自制的衣物,戴着自制的首饰等,在田间地头开始自己的表演。因为表演者都要将自己的面孔涂上不同的色彩,从而掩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连自己的乡邻也不知表演者为谁,所以在表演中语言可以随心所欲,极具诙谐幽默,嘉绒语称这种表演形式为'大唷呷勒'或'术术呷布',意为'互相追逐'。因
简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现代嘉绒藏族(藏族的一大地方支系)和羌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羌族主要聚居于岷江上游流域,嘉绒藏族除少数聚居于汶州县境的与羌族形成杂居外,余人部主要聚居于羌区以西的邛崃山区,中心在今大、小金川及马尔康县.这两个相邻的民族,既有着各自的文化传承.又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因素,其中“锅庄”舞即是在两个相邻民族中从古至今一直保存下来并在民间最有群众性的一种具有共性的文化现象,甚至共同流行着一种相同锅庄舞曲,以至于从事羌族、嘉绒藏族民间音乐舞蹈收集整形的同志,为了这些共同拥有的锅在舞曲的民族归属问题
简介:本文将尝试运用石棺葬、民族志及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对汉之冉駹、《羌戈大战》中之戈人、隋唐之嘉良夷以及今之嘉绒藏族的文化面貌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通过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众多共同的文化因素,论证《史记》、《后汉书》所记之冉駹夷即是《羌戈大战》中的戈人,他们的在汉代西迁后发展为隋唐的嘉良夷,进而成为今天嘉绒藏族的主体。
简介:藏族祝酒词(嘉绒地区称“恰木q(?)”),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盛广.与嘉绒地区民间歌舞(藏语称“达尔尕”)一样,是嘉绒地区藏出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表演形式上看,类似于康巴、卫藏、安多藏区的“折尕”曲种.一嘉绒地区藏族祝词的由来追根探源,祝酒词从笨教时期就盛行于嘉绒地区,当时的内容主要以图腾崇拜、颂扬神灵、驱除邪恶、保佑人畜兴旺为主要内容.
简介: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支,主要生活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嘉绒藏族土司档案是研究嘉绒藏族土司的珍贵资料。近年来,笔者对部分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进行了初步的收集、整理与翻译,通过这一工作,对嘉绒藏族土司档案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拟通过介绍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探讨嘉绒藏族土司档案的内容,分析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资料的价值。
简介:嘉绒藏戏是一个古老的剧种,虽然它有着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等诸种因素的制约,还保留着戏剧最初形成时期的许多特点,小戏的稚拙和随意性,大戏中很重的傩成份和严格的固定程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嘉绒藏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嘉绒藏戏面具也有它独自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一、嘉绒藏戏面具的形成嘉绒藏戏面具也和嘉绒藏戏一样是嘉绒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劳动之余人们在一起耍闹时,有人把脸遮住,很难辨出是
简介:丹巴县中路乡是嘉绒藏族聚居地之一,其民族民间音乐是嘉绒藏族音乐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通过对中路乡的实地走访调查,从当地音乐的原生分类入手,对中路乡现存的民族民间音乐做一简要介绍.
简介: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地理概念,嘉绒指嘉绒藏族居住的地方,即嘉绒藏区,主要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壤塘、松潘、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色达、道孚、康定、泸定、炉霍和雅安专区的宝兴县等的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族群称谓,嘉绒指生活在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大、小金川流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简介:嘉绒藏戏是属藏戏的一种地方戏,主要流传在操嘉绒语的藏族地区。这一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安专区的保兴县,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马尔康县及理县、汶川县、黑水县、让塘县、红原县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多是高山河谷地带,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语言、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嘉绒藏戏也不例外。公元一三六○年,嘉绒著名高僧桑吉朗自从西藏的闵珠林寺回到家乡后,为弘扬佛教与丹巴巴底部落的第三代首领贡呷
简介:嘉绒,因嘉摩绒墨尔多神山而得名.嘉绒地区,泛指神山四方沿数百里的地方,即"墨尔多神山周围的农区".
简介:嘉绒藏年的传说郑传发居住在川西峡谷地区的嘉绒藏族,很古以来就有过嘉绒藏年的习俗。嘉绒藏年不同于内地的春节,也有别于其它藏区的藏历年,它具有浓厚的地区和民族色彩,是当地民族风俗最集中、最典型、最彻底的反映。每年冬月11日前,藏家山寨碉房就全部用白泥浆粉...
试析嘉绒地区藏族的丧葬习俗
嘉绒藏族的酒文化
圣俗嘉绒——《嘉绒藏族历史明镜》(1)读记
嘉绒藏族的“音”、“地”“人”——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
嘉绒藏族的节日文化
嘉绒藏族男子着装及其杂谈
清代中后期嘉绒藏族地区汉人移民的本地化
小金谷嘉绒藏族出行习俗记
丹巴纳顶嘉绒藏族“画脸”表演记
嘉绒藏族“锅庄”与羌族“锅庄”关系初探
试论嘉绒、嘉良夷、冉駹与戈人的关系——兼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嘉绒藏族祝酒词的由来表演形式和种类
嘉绒藏族土司藏文档案的内容与价值分析
嘉绒风情
嘉绒藏戏面具
丹巴县中路乡嘉绒藏族音乐调查报告
历史再“叙述”与历史分析——读《嘉绒藏族研究资料丛编》
嘉绒藏戏及其特色
浅谈嘉绒地区五屯与四土锅庄的差异
嘉绒藏年的传说